据《忠县志》记载: 忠县在清代共发生各种灾害66次,其中救灾仅11次。尽管如此,“人相食”的惨状时常发生。 忠县在民国时期共发生各种灾害达35次之多,其中救灾仅13次。而且每遇灾害之年,贫穷之户流离乞讨,哀鸣遍野。 干旱是忠县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主要发生在盛夏。 唐至清代有记载的重大旱灾计20次: 嘉庆十七年(1812)夏旱,群众食白泥(俗称观音土)者较多。 咸丰五年(1855)大旱,灾民食红叶、油菜叶、芭蕉头,麻头者较多,死亡甚众;光绪二十三年大旱,灾民食白泥者较多;民国时期有记载的旱灾计15次。 民国3年大旱,灾民吃麻头和树皮者较多。 民国6年6月至8月26日大旱,田裂禾枯,人心惶煌。 民国19年大旱,灾民成群结队吃大户,转徙流离者8000多人。 民国22年春旱,灾民纷纷入城食,死亡较多。 民国25年大旱,灾民7万余户30多万人,流离县外逃荒乞食者万余户,饿死5万多人。 县府《告民众书》称:忠县四五年来连遭大旱,致使民众家无隔夜之粮,鸽面鸠形,饥寒交迫,至于今年更为厉害,春夏秋三季未得大雨,秋来一片荒凉,野无青草,收成不及其二。12月19日《四川月报》题为“忠县土匪不要钱”一文中说,一批饥民在忠县黄钦场抢大户,所劫财物纯属米粮之类,银钱则丝毫未受损失。民国26年大旱,死亡3700多人。 民国29年大旱,县长蒲殿钦设坛祈雨,断屠3日,素食3天。
据《忠县志》记载: 忠县在清代共发生各种灾害66次,其中救灾仅11次。尽管如
佳丽聊世巨大的界
2025-09-14 19:38:36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