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日本人将一种毒草带到中国,并大面积种植,泛滥成灾后差点导致我国农作物绝

掘密探索 2025-09-14 15:46:56

90年前,日本人将一种毒草带到中国,并大面积种植,泛滥成灾后差点导致我国农作物绝收,相关部门耗资2亿,都拿它没办法,万万没想到,这么难缠的植物,最终竟然被一小虫子消灭! 这草原本是南美洲的“刺儿头”,日本人说它是给战马吃的饲料,结果马根本不爱吃,战败撤退时,草籽混在稻草里,顺着长江一路漂,最后在湖北、湖南、江苏等地扎了根。 新中国成立后,这草还当过一阵子“猪牛羊的口粮”,可到了七十年代,没人要了,它就开始撒欢儿长,把全国23个省的农田、河流搅得天翻地覆,每年让中国损失超11.5亿。 相关部门花了2亿都没搞定,最后居然被一种从南美来的小甲虫给收拾了! 这草名叫水生花,名字听着挺萌,可性子野得很。它的茎秆是空的,水里陆地都能长,断成几截漂到哪儿,哪儿就能冒出新苗。 1938年,日本人在上海郊区试种,想解决战马饲料不够的问题,结果马啃两口就吐,嫌它“口感像塑料”。 日本人走的时候,草籽混在运输稻草里,顺着长江支流到处跑,1950年代,安徽农村还专门挖“饲料塘”种它,一亩能收1.2万斤,晒干了掺米糠喂猪。 可到了七十年代,养猪场改用饲料了,水花生没人管,开始在河里、田里疯长。 1998年发大水,洪水裹着水花生的根和种子冲得到处都是,它像疯了一样扩张,每天能占200亩地。 水面上厚厚一层绿,阳光照不进去,鱼虾憋得直翻白肚皮,水臭得能熏死人,渔船开过去,螺旋桨都能被缠住。 农民更惨,水花生挤得水稻、棉花没地方长,一亩地少收两三百斤。 为了治这草,中国试过各种招儿:人工捞、喷农药、用机器割……可水花生像“打不死的小强”,割了又长,喷了药,周边的好草也跟着死。 1995年,湖北专门成立治理小组,第一年就砸了3000万,2000个工人天天用镰刀割、用网兜捞,一天能清500吨,可没几天,新的藤蔓又铺满了。 喷农药更坑,周边10米内的菱角、芦苇全枯了,水里农药超标17倍,鱼都死光了。到2000年,湖北花了2.1亿,水花生反而从3万亩涨到8万亩。 转机在2010年。湖北农科院的专家从阿根廷引来了水花生的“天敌”——一种叫莲草直胸跳甲的小甲虫。 这虫子才4毫米长,可饭量惊人,一天能吃掉自身体重5倍的叶子,幼虫还会钻进茎秆里啃。 专家怕它乱吃,在实验室里做了127次测试,把它和水稻、莲藕、芦苇等20种本土植物放一起,确认它只啃水花生,才敢往野外放。 2011年春天,5万只叶甲被扔进洪湖。没几周,原本墨绿的草层黄了一大片,水里氧气多了,小鱼开始蹦跶。可这虫子怕冷,10℃以下就“冬眠”,湖北的冬天让它死了90%。 2012年,咸宁建了个2000平方米的“虫子幼儿园”,用温室大棚模拟南美气候,让虫子在15℃里使劲儿生,春天投放前,虫子数量能涨到冬天的30倍。 2014年,荆州创了纪录:5000只虫子18天啃光了200亩堰塘的水花生,成本才人工打捞的1/20。 水花生这事儿,像极了“农夫与蛇”的现实版。日本人当年种的“毒草”,最后被南美的小虫子收拾了,这里头有两个大教训。 第一,引进外来物种得长点心。水花生当初是当饲料引进的,可没人想过它会不会闹事儿,结果成了大祸。 澳大利亚的兔子、美国的葛藤,都是前车之鉴——引进时只看眼前好处,不考虑长远生态,最后都得花大价钱收拾烂摊子。 第二,治生态危机,得用“大自然的招儿”。人工捞、喷农药这些“硬碰硬”的法子,不仅花钱多,还可能把好草也毒死。 可水花生叶甲的成功,说明“以虫治草”的生物防治更划算、更环保。就像中医说的“以毒攻毒”,用自然的平衡解决自然的问题,往往比硬来更管用。 现在,洪湖的水花生被控制在5%以内,刚好给青虾、黄鳝提供了藏身的地方。这场持续七十多年的生态大战,最后用“自然打败自然”的方式收场。 它告诉我们:保护生态,不是跟自然对着干,而是学会跟自然合作。毕竟,在大自然的棋盘上,人类永远只是下棋的,不是制定规则的。

0 阅读:3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