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名了, 不仅中国,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了, 谁能想到,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中国

拾九观人间 2025-09-14 10:41:03

这下出名了, 不仅中国,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了, 谁能想到,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中国还有个昵称,叫“577”! 今年9月武契奇来北京访问,在央视专访里被问到“577”的意义,他说:“这个数字不是代号,是中国人民对塞尔维亚的善意,我很珍惜。”   这话让不少网友想起,这些年塞尔维亚在国际上一直站在中国这边。   在联合国涉台提案上,它总是坚定投反对票;在“一带一路”合作里,它是欧洲第一个和中国签备忘录的国家。   对比有些西方国家一边说“友好”,一边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塞尔维亚的真诚显得格外可贵。 现在再看“577”,早已不是简单的数字。   它是中国网友在屏幕前的一句“加油”,是武契奇在机场的一个鞠躬,是多瑙河大桥上飞驰的汽车,是钢厂里工人的笑脸。   就像有位外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留言:“我不懂中塞之间的历史,但看‘577’的故事,能感受到两个国家是真的把对方当朋友。”   上个月,一位中国游客在贝尔格莱德的卡莱梅格丹城堡偶遇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下意识喊了声“577”。   原本正和民众交流的武契奇立刻转头,笑着挥手回应:“你好呀,我的中国朋友!”   这段随手拍下的视频传到海外社交平台后,短短两天播放量破千万。   全世界都好奇,这个数字“577”,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能让一位国家领导人对它如此熟悉。   故事要从2020年春天说起,那时欧洲新冠疫情全面暴发,塞尔维亚的ICU床位告急,呼吸机缺口超过80%。   武契奇在电视讲话里红着眼眶说:“我们向欧洲求助,却只得到空洞的承诺,唯一愿意伸出援手的,是中国。”   三天后,中国援助的首批200台呼吸机、30万只口罩和5名抗疫专家抵达贝尔格莱德。   武契奇带着内阁成员在停机坪等候,弯腰亲吻中国国旗的画面,成了当时刷屏的温暖瞬间。   就是这段经历,让中国网友对这位“敢说真话”的总统多了份特殊好感。   有位在塞尔维亚留学的中国学生,某天在微博上吐槽“武契奇”三个字不好记。   随手提了句“他名字拼音首字母W、Q、Q,手机九宫格不就是5、7、7嘛”,没想到这条评论被网友接力转发,从校园超话传到全国热搜。   大家开始用“577”称呼他,有人把他在机场迎接援助的照片做成表情包,配文“577的铁汉柔情”。   还有插画师把熊猫和他的形象结合,画了幅“577抱着熊猫送疫苗”的漫画,在社交平台上疯传。   这份带着巧思的称呼,很快就传到了武契奇的耳朵里。   2021年春节前,央视记者去塞尔维亚专访他,特意带了部存满网友留言的手机。   当看到“577要注意身体”“期待中塞合作越来越好”的评论时,武契奇放下笔凑到屏幕前,连问了两遍“这些都是中国老百姓写的?”   确认后,他拿起钢笔在采访照片背面写下“祝中国人民春节快乐,中塞友谊长存”,落款处特意签了“577”三个数字。   后来这张照片被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展出,不少当地民众特意去看,还问工作人员“这个数字是不是有特别含义”。   从那以后,武契奇就把“577”当成了和中国民众互动的小暗号。   去年他开通抖音账号,第一条视频就笑着说:“大家好,我是你们熟悉的577,有人说我又高又胖,所以这个数字好记,我觉得很有趣。”   视频里,他还展示了中国网友寄来的熊猫玩偶,说“放在办公室里,每天看到都能想起中国朋友”。   有次他去塞尔维亚南部的尼什市考察,遇到一群来旅游的中国阿姨,阿姨们喊“577”。   他立刻停下脚步和大家合影,还学了句中文“吃了吗”,逗得阿姨们哈哈大笑。   从贝尔格莱德到北京,从抗疫援助到基建合作,从“577”的昵称到街头巷尾的问候。   中塞友谊从来都不是写在文件上的套话,而是藏在一个个具体的瞬间里。   它告诉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不需要复杂的外交辞令,也不用刻意的利益交换,只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就能把友谊走得长远。   而“577”这个小小的数字,就是这份友谊最温暖的见证。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9-13发布:此前,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北京接受总台《高端访谈》栏目的专访时,分享了他偶遇中国民众用中文向他打招呼的小故事。当被问及他是否知道中国网友给他起的昵称“577”时,武契奇立即表示,他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武契奇说“我爱中国人民,他们很容易就能记住(我)这个家伙。”“我热爱中国,正如你所见,我对此并不掩饰。”

0 阅读:1008
拾九观人间

拾九观人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