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印度阿达尼集团突然扔出一颗“重磅消息”:旗下所有港口,即日起禁止任何被欧盟,美国,或英国,制裁的船舶停靠。 9月的印度洋季风尚未完全消退,印度西海岸的蒙德拉港却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 三艘悬挂俄罗斯旗帜的油轮在距离港口仅20海里处接到紧急通知,被迫在波涛中调转船头。 这一天,控制着印度近三成港口吞吐能力的阿达尼集团宣布了一项震惊航运界的决定。 旗下14个港口即日起拒绝所有被欧盟、美国或英国制裁的船舶停靠。 这个年吞吐量达1.44亿吨的印度最大商业港口,一夜之间关上了俄罗斯“阴影船队”的避风之门。 蒙德拉港的起重机静静地矗立在岸边,它们原本每天要装卸全国10%的原油进口量,其中超过一半来自俄罗斯。 禁令生效后,每天40万桶原油的运输通道被生生切断,港口堆场里堆积的油罐区很快出现了缺口。 北方炼油厂的调度室里,大屏幕上的原油库存曲线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国际航运市场上合规油轮的租金已经悄然上涨了30%。 阿达尼集团的这项决策背后,藏着资本的无形之手。 美国GQGPartners通过多轮投资持有其核心港口公司4%的股份,贝恩资本更是掌控了旗下两家金融公司90%的股权。 这些西方资本的深度渗透,让集团在决策时不得不步步谨慎。 毕竟2023年美国做空机构一份报告就让集团市值蒸发超过1500亿美元,至今仍未完全恢复元气。 更让管理层头疼的是,美国法院正对集团涉嫌违规运输伊朗石油的调查紧锣密鼓,此时得罪西方无异于自寻死路。 这道禁令像一块巨石投入全球能源市场的湖面。 俄罗斯的“阴影船队”首当其冲,这些关闭了定位系统的老旧油轮原本靠着印度港口续命,如今却面临两难选择。 绕道中东港口中转,每吨运费至少增加30美元;或者找未被制裁的“白船”倒货,成本直接翻倍。 从远东出发的油轮,原本15天就能抵达印度,现在不得不多走几千海里,航程延长近一周。 印度炼油企业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纳亚拉能源公司8月的原油进口量骤降至日均9.4万桶,较去年同期暴跌近七成。 这家由俄罗斯石油公司控股的炼厂,原本靠着每桶比国际均价低15美元的俄油赚取丰厚利润,如今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生产线减速。 印度石油公司的采购团队更是忙得焦头烂额,他们不得不重新与中东供应商谈判。 而对方早已嗅到涨价的机会,报价单上的数字每天都在变化。 市场的连锁反应迅速显现,禁令消息公布后,布伦特原油价格在短短三天内下跌55美元每桶,市场担心印度这个俄罗斯原油最大买家会大幅减少进口。 船舶代理公司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新规要求他们必须书面保证船只未被制裁,一旦出错整个港口服务都得停摆。 一位从业多年的船代经理无奈地说:“我们现在每天都在核对制裁名单,生怕漏掉一艘船。” 俄罗斯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原本给印度的原油折扣说取消就取消,那些原本驶向印度的油轮纷纷改变航向。 中国港口的数据显示,9月来自俄罗斯的原油进口量同比增加40%,“科兹米诺-山东”航线的运输船次创下新高。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俄原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升至43%,在西方制裁的夹缝中开辟出一条新通道。 印度政府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外交部长苏杰生刚在公开场合强调“能源安全是国家政策底线”,转头就被企业的禁令打了脸。 数据显示,印度从俄罗斯的原油进口量已从日均118万桶骤降至40万桶,而从中东的进口量则同比增长10.8%。 这种转向的代价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市场预测柴油价格每升可能上涨5卢比,进而推高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 阿达尼集团的决策看似企业行为,实则暴露了新兴经济体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 蒙德拉港的闲置起重机,俄罗斯油轮的绕道航线,印度炼厂的减产通知,中国港口新增的俄油接卸量,这些碎片拼凑出一幅能源贸易重构的图景。 当蒙德拉港的下一轮季风来临时,那些被迫转向的油轮或许已经找到了新的航线。 但印度在这场能源博弈中失去的,可能不仅仅是廉价的原油,还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信息来源:财联社2025-09-11发布:财联社9月11日电,印度阿达尼集团发布通告称,禁止其港口接受受欧盟、美国、英国制裁的船舶。
9月11日,印度阿达尼集团突然扔出一颗“重磅消息”:旗下所有港口,即日起禁止任何
拾九观人间
2025-09-13 12:40:48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