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情深深雨濛濛》:梦萍,被忽略的恩怨分明与少年悲歌
再看《情深深雨濛濛》,才发现梦萍从不是只会跟着母亲针对依萍的“刁蛮配角”,这个十七岁的少女,藏着难得的清醒与恩怨分明。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出事之后的态度。当何书桓不分青红皂白责怪依萍、用道德绑架让依萍陷入自责时,梦萍却保持着难得的理智——她没有像雪姨那样迁怒于人,反而清楚地知道,以自己和依萍常年针锋相对的关系,依萍能主动劝她离开危险的地方,已经是仁至义尽。这份拎得清,在混乱的指责声里,显得格外难得。
后期的梦萍更让人动容。她不再是那个无脑跟着母亲找依萍麻烦的小姑娘,开始学会思考,学会放下偏见,渐渐停止了对依萍的针对。剧中没有太多镜头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但不难猜到,她一定后悔过——后悔那天没听依萍的劝告,才落得惨痛下场;或许也后悔过这些年对依萍的敌意,如果姐妹关系能融洽一点,依萍或许会留下来保护她。
她只是个配角,戏份不多,却经历了比主角更崎岖的人生。十七岁,本是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却要承受那样沉重的伤害,独自消化痛苦与悔恨。这样的梦萍,哪里是“刁蛮”能概括的?她不过是个在复杂家庭里挣扎、犯错后清醒成长的可怜少女,让人心疼,更让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