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治《花卉写生册》:笔墨间的草木清欢 明·陆治的《花卉写生册》静静躺在台北故

岚岚画工笔 2025-09-13 22:41:37

陆治《花卉写生册》:笔墨间的草木清欢 明·陆治的《花卉写生册》静静躺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展柜中,十开册页如打开的自然日记,将一五三六年的花草芬芳封存在纸页间。这位自号“包山”的吴门画家,以轻柔笔触勾勒出菊花的疏朗、玫瑰的娇憨、杏花的羞怯,设色清淡得像沾了晨露,每一笔都带着园子里亲手侍弄花木的温度。 一、园子里的写生簿 陆治的笔触里藏着他的“园艺日常”。王世贞说他“热衷园艺,尤爱种菊”,支硎山居的园子里“成百上千花木”,想来这些折枝花卉写生,便是他从自家花圃里随手折来的“模特”。你看那页菊花,花瓣舒展得毫无章法,却透着野趣——像刚从枝头掐下来,还带着露水打蔫的边角;绣球那页更妙,花瓣层层叠叠挤在一起,活脱脱是园子里最泼辣的那丛,被他趁晨光正好时摁在纸上。 他的写生从不用浓墨重彩,墨色淡得像透过树叶的光斑,设色只点到即止:玫瑰的粉是晕开的胭脂水,荷花的红是浸了露水的朱砂,连叶子的绿都分了七八层,浅的像新叶怯生生探出头,深的像被午后阳光晒透了。这哪是画花卉,分明是把园子里的晨昏、晴雨都揉进了笔锋里。 二、吴门笔墨里的“活气” 作为祝允明、文徵明的弟子,陆治的笔底藏着吴门画派的雅致,却又多了份“接地气”的生动。他画杏花,花瓣边缘故意留了点飞白,像被春风吹得微微卷边;画水仙,叶片斜斜地往一边倒,仿佛刚被园子里的风推了一把。 最妙是那开芙蓉,花瓣半开半合,墨色在纸上游走,时而重若坠露,时而轻如拂尘,连花萼上的绒毛都用淡墨扫了几笔,细看竟像能摸到粗糙的质感。这便是陆治的厉害——他不只是画“像”,更要画活花木在风里、露里的那点“小动作”,就像把整个园子搬进了册页,翻开就能闻见草木香。 三、五百年后的“共感” 如今翻开这册《花卉写生册》,依然能感受到那份“亲手侍弄”的温度。我们或许没见过陆治园子里的千株菊,却能从他的笔触里想起自家窗台上那盆总爱歪着长的绿萝,想起楼下花坛里被雨打湿的月季。原来好的写生从不是“复制自然”,而是把自己种进园子里,与花木一起晒太阳、淋夜雨,然后用笔墨告诉世界:“你看,它们是这样活着的。” 这大概就是经典的力量——五百年过去,陆治园子里的花早谢了,但他笔底的玫瑰依然带着晨露,水仙依然歪着脖子,在纸页上活出了永恒的春天。遇见艺术国画热这就是中国风中国画中国风花鸟画

0 阅读:5
岚岚画工笔

岚岚画工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