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唐闻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从此她远离了工作多年的外交系统。几年以后,她被分配到中国日报社工作,此后又在铁道部长期任职。 唐闻生自小就在双语环境里成长,既能熟练掌握英语,又能与父母用中文交流,这种成长环境,使她在语言方面的能力早早显露。 在她的少年时期,父母对她的教育格外严格,要求她既要学好英文,又要熟悉中国的文化和典籍,这样的训练让她打下了扎实的双语功底,也塑造了她沉稳的性格和独立的思维方式。 唐闻生在语言方面的才能极为突出,课堂上,她翻译的语句流畅自然,常常让老师惊叹,她不仅能快速抓住语言要点,还能准确传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 毕业进入外交部后,她被分配到翻译岗位,最初,她只是普通的文件翻译,逐渐因为能力出众,被派往重要的外交场合担任口译,每一次的任务,她都能稳妥完成,不出差错。 在一次高规格的外事活动中,她临危受命,担任领导人与外国元首的现场翻译,她的表达清晰而准确,赢得了在场人员的一致赞许。 在外交部口译这支精英荟萃的队伍里,她迅速成长为无可争议的核心人物,她用自己的努力,不仅赢得了同行的敬佩,更赢得了来自高层乃至外国对手的尊重。 就在她的事业如日中天,所有人都以为她的未来将是一片坦途的时候,她接到了上级的通知,通知的内容冰冷而决绝:即刻起,停止一切外交工作,前往“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 消息传来时,她心中震动,过去,她的生活几乎与国际政治联系在一起,而此刻,她要背离熟悉的会场,走向乡村农田。 到达干校后,她的日常从此改变,清晨起身,她与其他干部一同集合,随后进入田间劳作,挖土、插秧、搬运肥料,所有繁重的农活都必须亲自完成。 条件简陋,食物单一,但她没有退缩,她把曾经在会场上锤炼出的坚韧精神带到农田里,逐渐适应了体力劳动的节奏。 在干校的一年多时间里,她几乎完全与外交工作脱离,不再接触外文资料,只专注于农田里的琐碎工作,虽然辛苦,却也让她真正触碰到基层的生活。 1978年,她离开干校回到北京,之后被调入铁道部担任外事局局长,后来升为国际合作司司长。 她负责与外国企业和政府沟通铁路合作项目,参与谈判,引进技术和设备,与过去相比,她的身份不再只是翻译,而是直接作为管理者与决策者。 那段岁月让她体会到普通劳动者的艰辛,也让她明白,无论职位高低,责任都在于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回到岗位后,她比以往更注重实事求是,不再把个人荣誉放在首位,而是追求工作结果和整体利益,正是这种心态让她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沉稳前行。 1999年,唐闻生从铁道部退休,结束了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她选择了安静的生活,保持阅读和学习的习惯,偶尔参加一些纪念活动,她没有婚姻和子女,把一生献给了工作与国家。 五七干校的磨炼让她更坚毅,外交和铁道部的工作让她更广阔,她的人生最终定格为一个知识分子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转型。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1977年9月,唐闻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从此她远离了工作多年的外交系统。
指尖流沙呐
2025-09-13 19:44:48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