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山东黄县土改,地主丁百万匆匆逃走。佣人们将剩下的财产瓜分一空。而长工老林空手回到家,被老婆一顿痛骂,老林无奈返回,却只寻得两捆“干柴”,谁知,10年后,这两捆干柴的价值却上亿元。 1947年胶东土改风暴中,一个普通长工无意中改写了国宝命运。当别人争抢金银财宝时,他却带走了两捆”无用”的字画。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愚蠢的选择,竟然拯救了一件价值连城的传世珍品?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戏剧性。1947年,胶东地区进行土改,山东黄县的地主”丁百万”家族自然也难以幸免。丁家主人带着部分家当连夜逃跑,很多没来得及带走的财产就被瓜分了。 这个”丁百万”可不是随便叫的,据记载,丁氏家族的当铺、钱庄遍及全国11个省市,资产相传等于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凭借遍布大半个中国的当铺网络,丁家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就包括”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古佛图》。 丁家有一个姓林的长工,看到主人跑了、财产也被分了,没法继续干长工了,便收拾行李回了家。老林是个老实人,在丁家干了几十年,看着其他人哄抢财物,他始终没有动手。 回家之后老婆质问他:“别人都分了东西,你怎么空手回来了?”老林说,“平日里主人对我挺厚道,不好意思拿他家的东西。”老婆说,“你这个傻瓜,你不拿,不是照样被别人拿吗?” 妻子一阵痛骂后,把老林推出了门外。无奈之下,老林又返回了丁家。回去一看,屋里的东西,能拿的都被拿走了,找了一圈,只在院子里发现了两捆字画,可能是主人走得着急没来得及拿,也可能是别人在分财产的时候不屑拿,老林就顺手把它们带回了家。 回家之后,老婆又把他埋怨了一通:“你拿个家具还能有点用,就是拿个瓢子还能盛粮食,瞧你拿的这两捆什么东西,烧火都用不上!”老林一看,字画都是装裱过的,的确不适合烧火,就顺手把它们丢到了自己家的阁楼上。这一放,就是十几年。 转眼到了1963年,烟台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到当地来征收文物,村民都很好奇,老林听说之后也来看热闹,“这些东西,我家也有两捆,你们还要吗?” 博物馆工作人员半信半疑地跟着去了老林家。到了家,老林从阁楼上拿下了两捆布满灰尘的字画,打开一看,的确有不少好东西。老林很豪爽,说:“国家需要,拿走就行,不用给钱,放着反正也没用。” 工作人员把东西带回烟台后,对两捆字画进行了仔细鉴定,发现总共70多幅字画中,有53幅都价值不菲,其中就有金农的《古佛图》。 上世纪60年代初,著名文物鉴赏家张伯驹先生到烟台,在原烟台地区博物馆见到这幅作品,大为震惊,连呼:“了不得!了不得!世界第一!世界第一!”张伯驹感慨地说:“这幅画我寻找了40多年,以为早已流失海外,没想到完好地收藏在烟台,万幸!万幸!” 为奖励老林的捐赠,工作人员为他申请了1800元补助。老林拿到1800元钱,非常感动。那个时候,农民辛苦一年也赚不到几块钱,在农村,30多块钱就能盖间房子,1800元可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巨款”。 如今,金农的《古佛图》被国家书画鉴定组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烟台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从农家阁楼里找回的国宝,见证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个长工的”愚蠢”选择,竟然拯救了一件国宝。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什么?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善心的回报?你觉得如果是你,会做出什么选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1947年,山东黄县土改,地主丁百万匆匆逃走。佣人们将剩下的财产瓜分一空。而长工
熹然说历史
2025-09-13 00:39:21
0
阅读: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