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森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可谓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有人给他的名字加上两个字,变成“毛骨

醉波玩转世界 2025-09-12 11:41:39

毛森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可谓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有人给他的名字加上两个字,变成“毛骨森森”,形容他的行事风格。   他1908年出生于浙江江山县,1931年考入浙江警官学校,随后加入军统,成为戴笠的得力干将。   抗战时期,他在浙东一带主持地下工作,有过抗日报国的经历;但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京沪杭警备司令部二处处长和上海市警察局局长,却大肆捕杀中共地下党员、民主人士与无辜群众,手上沾满了鲜血。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毛森逃离大陆,先到台湾,后因与蒋经国产生矛盾,于1958年移居香港,1968年最终定居美国。   可以说,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刽子手”到“侨胞”的身份转变。这样一个曾经坚决反共的人物,晚年却选择回到大陆省亲,并对中国的发展表示赞赏,这种转变令人深思。   毛森的回乡申请是在1992年初提出的,当时他已经85岁高龄。他的儿子后来回忆说,毛森表达想回家乡的念头时,还担心自己会不会不受待见。   这种担忧不难理解,毕竟他过去的行为确实给共产党和人民带来过深重灾难。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大陆方面很快批准了他的请求,允许他以“爱国华侨”的身份回国访问。   回到故乡浙江江山后,毛森看到了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禁老泪纵横。他游览了江郎山,看到了自己1938年在石壁上的题词:“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虽然经过风雨侵蚀,字迹依然可见。陪同人员请他重题字留念,但他只以颤抖的手写了“谢谢亲爱的乡亲们”八个大字。   这简单的八个字,蕴含了复杂的情感——有对故乡的眷恋,也有对乡亲们的感激,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   在整个访问过程中,毛森多次高呼:“共产党了不起,人民政府了不起!”这种公开表态出自一个前军统特务之口,确实令人意外。   当被侄儿问及当年杀害共产党人的往事时,毛森解释道:“如果说抗战时期,我杀过敌人,杀过汉奸,确实杀了不少人。   至于杀党内人士,那是因为上级有命令,有文件,有电报。我是根据命令批转下面执行的呀,我并没有亲手杀过人。”   他进一步为自己辩解道:“我生长在那个年代,也是为了挣口饭吃。我不为国民党服务,不替蒋先生做事,怎么办?如果我还在大陆,也像你们一样年纪,那么我也必然要为中共服务了。”   这种解释虽然带有自我开脱的成分,但也反映了大时代背景下个人的无奈。在历史洪流中,个人往往被裹挟前行,很难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   毛森回国省亲这一事件,反映了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后的自信与开放。政府能够允许一个前军统高官回国访问,并给予礼遇,显示了对历史恩怨的超越和对民族团结的重视。同时,毛森对大陆发展的赞誉,也从一个特殊角度印证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毛森的经历也体现了两岸关系的微妙变化。尽管他曾经为国民党效力,但晚年却认同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发展道路。   他甚至表示:“中华民族是一家,骨肉同胞情深似海。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要亲密团结。台湾离开大陆,就没有希望。”这种观点出自一个前军统人员之口,确实耐人寻味。   1992年10月,毛森在美国旧金山去世,距离他的回乡之旅仅仅几个月。他的生命最终画上句号,但他的经历却留给人们许多思考。 素材来源:毛森公馆前的一张合影,那一刻上海的气息 2021-09-02 07:50·上观新闻

0 阅读:24
醉波玩转世界

醉波玩转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