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辞职的尼泊尔前总理奥利表示,自己“天生有点固执”,坚持认为“罗摩出生在尼泊尔,而不是印度”,他失去权力就是因为他反对罗摩神是在印度的阿约提亚出生,他还表示,尼泊尔与印度在里普列克问题存在主权争端,这也是他被赶下台的另一个原因,他表示,如果他的立场向印度妥协,他就能长期执政,并透露说自己没有逃走,还在尼泊尔。的确,奥利及其支持者认为,里普列克是尼泊尔的领土,因此反对印度在该山口与中国恢复边境贸易,尼泊尔人还坚持认为罗摩神是尼泊尔人,而不是印度人。奥利指责印度政府干涉内政,也不是没有原因,比如在尼泊尔发生暴力事件后,莫迪总理紧急召开内阁安全委员会,“详细讨论”尼泊尔局势的发展动向,他表态说,尼泊尔的暴力事件“令人心碎”,并“谦卑地呼吁尼泊尔的兄弟姐妹们”能够维护和平与秩序。实际上,印度一直视尼泊尔为印度帝国领土的一部分,并希望其成为“第二个不丹”,对尼泊尔政治和社会的渗透非常活跃,更不用说还有借此牵制北方大国的动机,但尼泊尔人的国家主权意识非常强烈,这也导致近些年来两国关系经常发生不睦。 奥利说自己“天生固执”,这话听着像自嘲,实则藏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换作旁人,要是知道向印度妥协就能坐稳总理位置,说不定早松口了,可他偏不——就为“罗摩出生在尼泊尔”这事儿,非要跟印度掰扯到底。这可不是什么小事,罗摩神在南亚的宗教文化里分量太重了,印度把阿约提亚当成罗摩出生地,又是建寺庙又是搞宣传,恨不得把这事儿钉死成“定论”。可尼泊尔人不答应啊,他们翻出古籍记载,说罗摩的出生地其实在尼泊尔的贾纳克布尔,那儿至今还保留着跟罗摩传说相关的宫殿遗址,当地老百姓每年都要办祭祀活动。奥利这么坚持,表面是争文化归属,骨子里其实是在护尼泊尔的民族尊严——连自己文化里的神都被别人“抢”了,这国家的根在哪儿? 再看里普列克山口那档子事,更不是简单的领土争端。这山口海拔五千多米,是从尼泊尔到中国西藏冈仁波齐神山朝圣的必经之路,也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往大了说,还是中尼贸易的一条关键通道。印度为啥盯着这儿?一方面是想把势力往尼泊尔北部延伸,另一方面,要是能控制这个山口,等于在中尼之间插了一脚,算盘打得精着呢。可奥利政府偏不配合,明确反对印度单方面在山口搞贸易活动,理由很简单:这地儿是尼泊尔的,没尼泊尔点头,谁也别想动。就因为这,印度对他的不满早堆成山了——你一个邻国总理,不跟着我的节奏走,还处处跟我对着干,留着你才怪。 有人可能觉得,奥利把下台原因归结为这两件事,是不是有点夸大?其实不然,看看印度对尼泊尔的渗透就知道了。这些年,印度通过经济援助、文化输出,甚至暗地里扶持尼泊尔国内的亲印势力,没少插手尼泊尔的内政。就拿2015年尼泊尔地震来说,印度借援助之名,迟迟不开放边境口岸,导致尼泊尔救灾物资短缺,明里暗里逼尼泊尔修改宪法,满足印度支持的族群诉求。这次奥利下台前,尼泊尔国内爆发的暴力事件,背后也有亲印势力的影子。莫迪急着开内阁安全委员会讨论,还假惺惺说“令人心碎”,与其说是关心尼泊尔民众,不如说是担心奥利的强硬立场影响印度的利益,想趁机把亲印的人推上台。 更有意思的是尼泊尔民众的态度,他们可不吃印度那套“大哥”做派。去年印度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声称“尼泊尔是印度的一部分”,尼泊尔老百姓直接上街抗议,举着“尼泊尔不是印度的省”的牌子,把印度驻尼泊尔使馆围得水泄不通。就连尼泊尔的学生,都能说出“我们有自己的语言、历史,凭啥听印度的”这样的话。这种强烈的主权意识,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从1814年英国入侵尼泊尔,尼泊尔人拼死抵抗,到后来拒绝加入印度主导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某些条款,他们一直没松过守护国家独立的那口气。 奥利虽然辞职了,但他留下的这两个争议点,其实是尼泊尔和印度矛盾的缩影。印度总想把尼泊尔当成“后花园”,可尼泊尔偏要做“独立的家”,这种博弈还得持续下去。至于奥利说的“没逃走,还在尼泊尔”,这话更像是在向印度表明态度:我就算不当总理,也不会妥协。毕竟在尼泊尔,维护国家主权的人,永远不会缺支持者。而印度要是还抱着“控制尼泊尔”的老想法不放,只会让两国关系越来越僵——毕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一辈子活在别人的阴影里。
刚刚辞职的尼泊尔前总理奥利表示,自己“天生有点固执”,坚持认为“罗摩出生在尼泊尔
赵财苗
2025-09-12 08:36: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