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潘木匠看到15岁女儿被日军杀害,他痛哭流涕找到192师长胡达说:“胡师长,我有一条计谋,可以全歼城内的日军。”胡达听了计谋后觉得可行,马上部署兵力隐蔽伏击,一举全歼了700多名日军。 潘木匠本是富阳当地的一名普通木匠,与女儿相依为命。日军占领富阳后,他被抓去做了苦力,女儿在家中被日军凌辱后投井自尽。 这场悲剧让潘木匠内心充满了复仇的火焰,但他没有选择盲目拼命,而是隐忍下来,暗中学习日语,等待时机。 当时,胡达率领的192师正奉命在富阳至临安一带布防,与日军形成对峙状态。胡达是湖南湘阴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是一位具有军事素养和实战经验的将领。 他深知强行攻城会造成重大伤亡,因此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同时积极寻找战机。 潘木匠通过多方打听,得知192师驻扎在城外,便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日军防线,找到胡达师长的指挥部。 他详细说明了日军在城内的布防情况和自己的诱敌计划:利用日军想要突袭国军指挥部的心理,将他们引至石灰山的险要地形,然后由国军进行伏击。 石灰山因长期开采石灰石,中间已经被挖空形成一个巨大的洼地,四周高地环绕,地形十分适合打埋伏战。 胡达师长认可了这个计划,并进行了周密部署,派1117团防守石灰山阵地,1118团驻守扬山阵地,1119团作为机动部队驻守千家村,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御网。 计划执行当天,潘木匠按照约定,主动向日军指挥官稻村提出带领他们走一条“捷径”袭击国军指挥部。 日军信以为真,派出700多人的部队跟随潘木匠进入石灰山地区。当日军悉数踏入伏击圈,潘木匠蓦地纵声长笑。日军指挥官稻村幡然惊觉中计,面露惊惶,急举长刀,恶狠狠地将潘木匠砍翻在地。 随即枪声四起,192师从四面八方发起攻击,日军措手不及,陷入混乱。尽管日军训练有素,甚至在白刃战中造成了我方一定伤亡,但最终仍被全部歼灭,指挥官稻村也重伤自杀。这场战斗,192师以伤亡一千多人的代价,全歼了700多名日军。 潘木匠虽然牺牲了,但他的事迹在当时广为流传。1938年10月17日的《东南日报》就曾以“潘木匠引歼倭寇”为题报道了他的壮举。 战后,国民党军队政治部还将潘木匠的事迹编成话剧在部队和民间上演,以表彰忠烈,激励后人。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一个复仇故事。潘木匠的行动体现的是普通民众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觉醒与反抗。 他的选择不仅是为了给女儿报仇,更是为了将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家园。这种自下而上的抵抗,正是抗日战争中全民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 胡达师长作为职业军人,能够倾听并采纳一位普通木匠的建议,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军队在实战中的灵活性。尽管国民党军队在整体战略上处于劣势,但像石灰山战役这样的局部胜利,确实鼓舞了士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潘木匠的真实姓名是潘本土,原籍东阳,侨居富阳已达四十六年之久,牺牲时已经64岁。 他的墓碑与阵亡将士一同立在咸迪山上,胡达师长亲自撰写了挽联:“热血洒春江,惊涛怒浪摧三岛;英魂邻岳墓,忠臣义士并千秋。” 这副挽联不仅悼念了阵亡将士,也肯定了潘木匠作为“义士”的贡献。 八十多年过去了,石灰山战役的痕迹早已被时间冲刷,但潘木匠的故事仍然值得我们传颂。它不仅是富阳当地的抗战记忆,更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一个缩影。
苏军究竟是怎样对待日本战俘的?曾经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这么说的:“上级通知说要押
【205评论】【1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