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亲女儿都算计!北京,一对夫妻为女儿买了一套价值1160的房产,起初他们只想着提

滋滋主 2025-09-11 18:26:59

连亲女儿都算计!北京,一对夫妻为女儿买了一套价值1160的房产,起初他们只想着提前准备一份安稳保障,没想到多年后离婚收场,父亲借着监护人身份,把房子过到自己名下,还偷偷卖掉,等女儿成年再去查资料,才发现房子早就没了,该事引发持续关注。 2001年,两个人登记结婚,那会儿日子还算顺,第二年生下女儿,取名王粒,家里人都说小孩带来喜气,夫妻关系也挺融洽。 到2007年,孩子才5岁,夫妻俩就商量,既然条件还可以,就先给女儿买一套房,他们挑中了一套总价1160万的,产权直接落在小孩名下,他们说是为了以后王粒长大,不至于没个依靠。 时间过去几年,感情的裂缝越来越明显,矛盾频繁吵到邻居都知道,终于2016年,他们选择离婚,抚养权判给父亲,母亲张女士后来也认了这个结果。 离婚时候法院没把那套房子算进共同财产,因为资料显示产权一直是登记在女儿名下,所以夫妻分割的时候没涉及这部分。 可离婚手续刚办完没多久,父亲王先生就起了别的心思,他拿着监护人资格,自己拟了一份所谓赠与合同,写的内容就是女儿把房子“送”给父亲,他一个人把这个手续跑完,还很快去做了过户。 过户完成以后,他马上联系买家,把房子卖掉了,当时王粒才14岁,根本不知道父亲已经把她的房子变现,钱全进了王先生手里。 这事一直拖到2023年才揭开,王粒那会儿已经成年,出于一些事务去不动产中心查资料,结果一查吓一跳,自己名下早该有的那套房子不见了。 她又跑去打听,才知道原来是父亲多年前背着自己操作过户,还已经转手卖掉,听完整个人都懵了。 王粒把情况告诉母亲,母亲听完非常气愤,劝她不能忍下去,要拿起法律途径维权,最后王粒决定起诉,把父亲告上法院。 开庭的时候,王粒说得很清楚,她从来没同意过房产转让,那份合同完全是父亲自己伪造的,作为未成年人,她当时没有任何知情权也没发过声,权益被严重侵害。 她在法庭上要求撤销合同效力,并且让父亲赔偿房屋已经售出的价值损失。 面对女儿的指责,王先生辩称自己卖房是为了女儿未来出国留学,说是为了筹学费,才不得不做的决定。 他还补了一句,说离婚后还要承担支付前妻的款项,压力太大,所以才想着变卖房产,反正钱最后也是为了孩子花。 张女士在法庭上直接驳斥,说离婚手续办完没几天,王先生就去做过户,还快速卖掉,时间点清清楚楚,哪里像是为了留学,那时候孩子才初中,谈什么出国准备。 法院调查结果显示,房子产权从一开始就是登记在王粒名下,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父亲没有权利以监护人身份私自把产权转走。 更关键的是,合同完全没有经过女儿本人认可,监护人处分被监护人财产应该以“最大利益”为原则,但王先生做的事情显然不符合这个要求。 至于他说卖房的钱全用于女儿日常和未来学习,法院要求出示证据,但王先生拿不出任何凭证,所以不被采信。 法院审理后认定,父亲私下签订的赠与合同无效,要求他按照当时成交价返还,也就是赔偿1160万元给王粒。 王先生不服,选择上诉,希望二审推翻结果。 二审法院重新审理后,依然维持原判,认定父亲行为属于违法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判决正式生效。 2025年9月6日,北京海淀区法院对这起案件的处理细节进行了公开解读,文件也被公布出来,案件性质被定为监护人违规处分未成年人财产的典型案例。 有人提到,这类案件在现实中并非个案,法院特别强调监护人不得随意处置未成年人财产。 目前赔偿款落实情况还不清楚,王粒本人在庭审后只说了一句,她没想到父亲会这样做,接下来还要和律师商量后续怎么办。 这起事件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后续资金如何执行还有待观察,王粒说自己暂时不想多说。 本文信息综合自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公开报道(2025年9月6日)。

0 阅读:0
滋滋主

滋滋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