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阅兵都结束了,外国政要们一个接一个离场,缅甸那个穿着军装的代总统却还在中国转悠,这次,他是“有备而来”。 信源:百家账号——九三阅兵落幕,敏昂莱最后离境时提出特殊请求 当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纪念活动的落幕钟声响起,多数国家代表已陆续登上回国的航班,缅甸代总统敏昂莱却选择留在中国。 他的行程里没有多余的观光安排,而是马不停蹄地推进一项关键议题 —— 与中国深化电力合作。 这份特殊的 “延迟返程”,藏着缅甸当下最紧迫的困境:电力短缺早已像一块巨石,压在这个国家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道路上。 在仰光的菜市场,商贩们得备着柴油发电机,因为每天至少 3 次的停电会让冷藏的肉类迅速变质; 在曼德勒的小工厂,工人们常常因为突然断电,只能眼睁睁看着流水线停下,订单交付日期不断延后。 缅甸总装机容量虽有 6520 兆瓦,但能源结构的 “先天不足” 让这些数字显得格外脆弱 —— 一半电力依赖水电,43% 靠天然气,太阳能占比仅 4%。 一到旱季,湄公河支流水位下降,水电站发电量骤减;若天然气进口稍有波动,电网便会立刻 “亮红灯”。 今年 1 月缅甸电力与能源部的公告显示,实际日均发电量仅 2200 兆瓦,还不到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 更残酷的是,全国只有一半地区和人口能用上电,东南亚最低的电气化率,成了缅甸发展路上的 “拦路虎”。 而中国,早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缅甸解决电力难题的可靠伙伴。 几年前,中国国家电网承建的缅甸北克钦邦 230 千伏主干网连通工程竣工时,当地村民第一次用上了稳定的电; 中国电建总承包的皎喜电厂,每年产出 12.74 亿千瓦时清洁电力,直接让 270 万民众告别了 “停电焦虑”,周边的纺织厂、农产品加工厂也终于能满负荷生产。 如今,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更是精准契合缅甸的需求:在伊洛瓦底三角洲这样光照充足的地区,中国可帮助建设大型太阳能电站,推广分布式光伏板。 在水能开发上,中国成熟的水电技术能升级改造缅甸现有水电站,提升发电效率,还能规划新的水电项目,让缅甸丰富的水能资源真正转化为照亮家园的电力。 为了推动这次合作,敏昂莱的留华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9 月 6 日,他带着访川代表团走进成都的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在绿色建筑技术展区前驻足许久 手指划过节能外墙材料的样品,仔细询问太阳能光伏板与建筑一体化的安装细节,连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照明中的利用率都问得格外详细。 当天下午的 “缅甸 — 中国经济合作促进交流会” 上,他更是直奔主题,与参与中缅经济走廊、“一带一路” 项目的四川企业代表围坐交谈 从电力项目的投资政策,到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机制,再到建成后的运维保障,每个环节都讨论得细致入微,生怕错过任何推动合作落地的机会。 这份急切的背后,是中缅两国数十年如一日的友好根基。今年是中缅建交 75 周年,这些年里,中国对缅甸的帮助早已融入方方面面: 除了电力项目,中国援建的公路让缅甸偏远山区的农产品能更快运到城市,桥梁打通了湄公河沿岸的交通阻隔; 在人文领域,中缅联合办学项目培养了大批缅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让两国人民的心贴得更近; 在国际舞台上,缅甸也常与中国站在一起,在气候变化、区域安全等议题上保持默契,这份相互信任,成了两国合作的 “压舱石”。 此次电力合作若能顺利推进,不仅能帮缅甸缓解用电难题,更能让中缅经济联系更紧密 —— 中国的技术和资金找到出口,缅甸的能源潜力得到释放,互利共赢的蓝图正一步步清晰。 不过,还是希望缅方能抓紧解决一项急迫问题——缅甸境内的诈骗犯罪。 那些藏匿在部分地区的电信诈骗团伙,利用当地监管漏洞,对中国及周边国家民众实施诈骗,不少人辛苦攒下的积蓄被骗走,不仅让缅甸的国际形象受损,也破坏了两国合作的信任基础。 如果缅甸能拿出决心,彻底整治诈骗问题:完善相关法律,加强边境执法合作,把诈骗团伙连根拔起,不仅能还当地社会一个清净,更能为中缅合作扫清障碍。 到那时,无论是电力项目,还是更多领域的合作,都能在更健康的环境里推进,中缅这对友好邻邦,也能在携手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谁也没想到,阅兵都结束了,外国政要们一个接一个离场,缅甸那个穿着军装的代总统却还
纸短情长啊
2025-09-11 16:46: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