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浙江海宁,一女子去游泳馆游了几次泳,回去就发烧呕吐,4天瘦了8斤,一开始还有些高兴,可后来吃不下饭去医院检查后,竟被确诊急性甲肝,女子怀疑和用泳池的水太脏有关,而工作人员却怪她体质太弱,不适合游泳。医生表示: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粪一口”传播。 这事儿乍一听挺玄乎——游泳还能游出甲肝?可仔细想想,问题可能真出在泳池管理上。甲肝病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或接触传播,而游泳馆的池水要是消毒不彻底,尤其是浸脚池、循环系统这些关键环节出问题,病毒就可能像幽灵一样在池里游荡。根据国家标准,泳池水的余氯浓度得保持在0.3-0.5毫克/升,浸脚池余氯更得高达5-10毫克/升,每4小时换一次水。可现实中,有些泳池为了省钱,消毒剂当自来水用,检测记录造假,甚至让带伤口的顾客直接下水,这不就是给病毒开绿灯吗? 更气人的是,工作人员甩锅给顾客体质。按这逻辑,是不是所有生病的人都不能出门了?甲肝潜伏期长达15-45天,患者可能在发病前就排出病毒,这时候泳池就成了传染源。2007年上海甲肝大流行就是吃了被污染的毛蚶,但泳池传播的案例也不少见。比如有人用了没消毒的毛巾,或者喝了泳池里的水,都可能中招。这时候追究体质强弱,简直像说“被抢劫是因为你钱包太显眼”。 说到底,这事儿暴露了两个致命问题:一是泳池卫生监管形同虚设。国家标准明明要求每日水质检测、每周全面消毒、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可有些地方检查就是走个过场。二是公众卫生意识薄弱。好多人游泳不戴泳帽,共用拖鞋,上完厕所不洗手就直接下水,这些细节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帮凶。就像医生说的,预防甲肝最有效的还是接种疫苗,但很多人觉得“自己身体好,没必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万万没想到!”浙江海宁,一女子去游泳馆游了几次泳,回去就发烧呕吐,4天瘦了8斤
爱跳舞的王大姐
2025-09-11 12:41: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