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女子和丈夫吃饭喝了酒,无法开车回酒店了,他们就叫了一个代驾,一路上代驾沉默寡言,结果一到停车场,他就将车停在两个车位的中间,他一下车,就把他的电瓶车拿出来,要开车走,女子让他把车停好,他说他的时间到了,要么女子自己挪,要么就重新下单,他挪,女子听到这句话,瞬间酒醒了。 我们叫代驾,是为了把醉意朦胧的自己和爱车安全送回家,可谁能想到,这份安全保障,有时竟会变成一个为你量身定做的法律陷阱? 9月10日的成都,一对来旅游的夫妇就亲身经历了这魔幻的一幕。一场本应轻松便捷、省心省力的代驾服务,最终却出乎意料地演变成一场在停车场持续长达两小时的紧张对峙,着实令人始料未及。 酒过三巡,陈女士与丈夫皆已微醺,头脑晕晕乎乎。二人深知此时不宜驾车,遂唤来代驾,乘坐代驾的车返回下榻的酒店。一路行程中,司机始终缄默不语。 沿途景象平常,他的这份沉静起初也未显特别,仿佛一切都在寻常轨道中缓缓前行。车子顺利开进酒店停车场,一切都显得很正常。 当陈女士随手指了一个空位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代驾司机轻踩刹车,动作娴熟精准,车身稳稳横跨于两条白线间,左右各占一半。 如此一来,此空间他人再难染指,只能望而兴叹。明明停车场空位很多,车位也足够宽敞,这种停法怎么看都不对劲。 起初陈女士还以为是司机技术不行,可接下来对方的举动彻底打消了她的这个念头。司机泊好车后,未发一言,径直从后备箱取出自己的小电瓶车。那神态、那动作,好似在宣告“任务已竣,即刻归休”,颇有准备下班之意。 “师傅,你这是技术问题还是我的问题?陈女士一声唤住他。司机连头都未回,满脸的不耐烦,极不情愿地敷衍道:“我的技术问题!””可他丝毫没有要重新调整的意思。 陈女士坚持让他把车停好,毕竟这样乱停不仅堵了别人,自己半夜也可能被酒店叫下来挪车。这时,司机的真实目的终于暴露了,他抛出一句:“我的服务时间已经到了。” 随即,他抛出两个“选项”供选择:其一,你自行上车挪移一番;其二,你重新下一单,由他来帮忙挪动。 听到这句话,陈女士的酒瞬间就醒了。这绝非单纯的技术问题,实则是一场处心积虑设计的圈套。其背后的谋划,昭然若揭,绝不容被表象轻易蒙蔽。她立刻意识到,这两个选项背后都藏着巨大的风险。 自己去挪车?一个喝了酒的人坐上驾驶位,哪怕只是动一厘米,都可能被他早已准备好的手机录下来,反手一个举报酒驾,敲诈勒索的剧本就上演了。 重新下单?这更荒唐。将车妥善停入车位,本就是代驾服务的应有之义。代驾服务费用理应涵盖此环节,为何还要消费者为这最后一步额外付费,实在令人费解!这跟明抢有什么区别。 这已经不是服务纠纷了,这是赤裸裸的“碰瓷”和讹钱。陈女士看穿了对方的伎俩,她明白,将车稳妥地停好,是这份服务合同里最基本的义务。 于是,她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司机给出的所有“选项”,立场坚定,分毫不让,以决然之态坚决阻止司机离去。一场绵延两小时的激烈争执就此拉开帷幕。在争执期间,她亦向相关部门提出了投诉,为这场纷争添上了别样的注脚。 最终,僵局被打破。司机的同事赶到现场,向陈女士连连道歉,才算了结了此事。 这起发生在成都的代驾风波,揭开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那些本该提供安全的服务,也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异化为制造危险的工具。 服务的终点,不应该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抵达,更应该是责任与诚信的完整交付。 当遭遇这类借规则设下的“服务陷阱”,消费者唯有保持警觉,坚定地维护自身权益,这或许才是捍卫自身利益、防止权益受损的最后一道坚实壁垒。 信息来源:广州交通电台《代驾到地方停车时占了两个车位 女子质疑代驾技术 代驾一句话让其酒醒:时间到了 要么自己挪要么重新下单挪》,2025-09-10 14:05
四川成都,女子和丈夫吃饭喝了酒,无法开车回酒店了,他们就叫了一个代驾,一路上代驾
月鹿一鹿前进
2025-09-11 10:44:09
0
阅读:1192
雨语渝
怎么又是成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