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会不会宣布与中国断交!特朗普下一步很可能就会要求其他国家对中国商品加高关税,谁不加,他就取消那个国家的关税豁免,对它加税。这招中国幼儿园的小朋友早就玩过了:你和别人好,我就不和你好了! 2025年4月。当时特朗普刚启动“解放日关税政策”,宣布对全球180多个国家征收10%基准关税,并针对贸易逆差国家额外加征20%-50%关税。 中国作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首当其冲被叠加34%对等关税,加上此前20%的惩罚性关税,综合税率飙升至54%。更致命的是,美国同时废除了运行三十余年的“800美元小额豁免”政策,这意味着中国跨境电商赖以生存的“小包直邮”模式彻底失效——每件商品无论价值高低,都要缴纳至少25美元关税。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精明:通过关税杠杆迫使盟友选边站。2025年7月,当英国、越南、中国完成初步关税协议谈判时,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却收到措辞强硬的最后通牒。 以墨西哥为例,这个北美最大汽车生产国在2025年9月提交的预算案中,突然宣布对中国汽车关税从20%提升至35%,纺织品关税从16%涨至25%。这种突如其来的政策转向,实则是为了换取美国对《美墨加协定》审查的豁免权——特朗普曾威胁若墨西哥不配合,将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 加拿大的遭遇更具戏剧性。2025年5月,当加拿大政府宣布对华加征15%钢铁关税后,特朗普立即在推特上晒出“成绩单”,称此举为美国钢铁企业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 欧盟的处境同样微妙。尽管2025年6月布鲁塞尔宣布对华加征10%电动汽车关税,但特朗普仍不满意。他在7月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时直言:“要么把关税提到25%,要么等着美国葡萄酒关税翻倍。” 这种将贸易问题政治化的操作,让德国汽车巨头宝马不得不暂停在墨西哥建设新工厂的计划——该厂原计划通过墨西哥向美国出口中国产零部件。 在这场关税博弈中,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悄然转变。2025年二季度,比亚迪在墨西哥的销量暴跌40%,但其在巴西圣保罗州新建的电池工厂却提前三个月投产。 这种“南美替代北美”的布局,正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前8个月,中国对拉美出口同比增长18%,而对北美出口下降12%,这种结构性变化远比关税数字更具深意。 特朗普的“关税连坐”政策,本质上是在全球贸易体系上撕开一道裂缝。当墨西哥被迫对中国商品加税时,其国内制造业成本随之上升,最终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当加拿大提高钢铁关税时,多伦多建筑商发现美国进口钢材价格反而更贵。 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战术,让华尔街分析师开始质疑:2025年二季度美国GDP增速放缓至1.2%,是否与持续升级的贸易战直接相关? 这场关税风暴最终会走向何方?是迫使全球产业链重构,还是引发更大规模的贸易报复?当特朗普在白宫宣称“要让中国商品无处可去”时,他或许忽略了最基本的市场规律——2025年8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23%,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9%,这些数字正在书写新的贸易版图。 那么,对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你更看好哪方的应对策略?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重磅消息!就在刚刚特朗普要求欧盟对中国和印度征收100%关税,以向普京施压。
【18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