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中国不军援俄罗斯,是怕了西方的制裁,错了!真相是,9·3阅兵之后,西

沉默会不会比较好 2025-09-10 14:17:08

很多人以为,中国不军援俄罗斯,是怕了西方的制裁,错了!真相是,9·3阅兵之后,西方情报界最后怕的,恰恰是中国“没出手”!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及其盟友立即警告中国,声称如果支持俄罗斯将采取三项措施:冻结中国10万亿美元海外资产、切断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将人民币排除出国际支付系统。

2025年前七个月,中国平均每天从俄罗斯进口216万桶原油,占俄罗斯石油出口总量的60%,双方签署的长期高价合同为俄罗斯经济提供了稳定支持。

今年上半年,中国和俄罗斯的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38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额为510亿美元,形成87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相当于中国持续向俄罗斯提供资金支持。

目前莫斯科交易所的人民币交易量已超过美元,同时中国的银行系统为受到国际制裁的俄罗斯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流通渠道。

西方看制裁不管用,又搞小动作,欧盟以“中国给俄罗斯无人机发动机”为由制裁银行,中国反手就对法国白兰地加税30%,一天之内27万瓶酒被退货,德国西门子手术机器人因为中国新招标规则直接出局,这下西方明白了:制裁中国,就像“在瓷器店打大象”——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在9·3阅兵中,中国展示的装备展现出显著技术突破:东风-41的改进型号搭载能力更强,采用小型化核弹头但威力提升,对现有核战略平衡构成影响,新型反无人机系统具备实战能力,可有效克制类似俄乌战场上的土耳其无人机。

东风-17导弹采用高机动变轨弹道,配合星空-2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极速特性,使现有反导系统难以拦截,无人坦克、机械犬和察打一体无人机组成的智能化作战单元,具备持续作战能力。

乌克兰情报局长尤索夫曾放话:“要是中国给俄罗斯送武器,战场就是单方面屠杀!”这话一点不夸张,当俄军还在用苏联老古董导弹时,中国军工已经领先一代。   但中国选择把这些“大杀器”锁在仓库里,反而让西方更慌:因为“不动手”的克制,比“动手”的威胁更可怕。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采取中立立场,其策略包含多重考量:一方面通过能源贸易为俄罗斯经济提供支撑,避免其政权动荡导致核设施失控风险,同时严格监管军民两用商品出口,防止被西方指控为军事同盟。

在外交层面,中国通过"和平之友"小组推动调解,提出六点和平方案,并在与欧盟外长会晤时明确表示"不希望俄罗斯输",这种表态既维护了俄罗斯的尊严,又保持了与西方关系的回旋余地。   和俄罗斯搞“海上联合-2025”演习,展示“我们关系好”但绝不结盟,对欧洲则暗送秋波:“中国军队来了就行,演不演无所谓”,既满足俄方需求,又守住中立底线。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略带醋意地评论中国"太极式"外交,称"中国在美俄冲突中坐收渔利",西方媒体频繁炒作"中国支持俄罗斯"的论调,却刻意回避一个事实:真正的强国无需通过战争证明实力。

中国在9·3阅兵中展示的不仅是先进的军工技术,更体现了一种超越零和博弈的战略智慧,我们具备改变战争规则的能力,但选择将这种力量用于维护和平。   这种克制,就像核武器的“存在即威慑”,当东风-61的发射筒静静立着时,它比任何导弹发射都更有震慑力,西方情报界的恐惧,本质是对“中国式战略”的不理解,我们明白,战争没有赢家,但克制需要实力撑腰。   当今之中国,兼具“止戈为武”的宽仁胸怀,亦有“虽远必诛”的雄浑底气,这般刚柔并济的平衡之道,或许正是引领人类挣脱“修昔底德陷阱”桎梏的关键密钥。

0 阅读:364
沉默会不会比较好

沉默会不会比较好

喜欢关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