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有一名25岁的少女因为牙疼去看病当医生轻轻的触碰牙齿时,她的下颚骨却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9-10 11:38:12

1922年,有一名25岁的少女因为牙疼去看病当医生轻轻的触碰牙齿时,她的下颚骨却像灰烬一样全部粉碎,仅4个月后就不幸去世了,2年后,和她一起工作的十多名少女也相继死去,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这一切得从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家表盘厂说起,那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许多工厂都在生产军需品,其中就包括一种涂了夜光材料的仪表盘和手表。 这种夜光涂料里含有一种神奇的物质—镭。镭是居里夫妇在1898年发现的放射性元素,因为它能在黑暗中发光,当时的人们觉得它很神奇,甚至认为它对健康有益。 于是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含镭产品,从牙膏、化妆品到饮料,几乎成了时尚和健康的代名词。 在这家工厂里,有一群年轻姑娘,她们的工作是用细毛笔蘸取含镭的涂料,给手表指针和数字涂上夜光层。 为了让笔尖更精细,画出更清晰的线条,工厂要求她们每次蘸取涂料前先用嘴唇或舌头舔一下笔尖。姑娘们并不知道镭的危险性,工厂经理还向她们保证这种材料安全无害。 一些女孩甚至觉得好玩,把发光的涂料涂在牙齿、指甲和头发上,晚上下班去跳舞时,整个人就像披着星光一样闪闪发亮。 她们被称为“镭姑娘”,这份工作薪水比普通工人高,也受人羡慕。可是谁也想不到,死亡的阴影正悄悄逼近。 1922年,一个名叫莫莉·玛吉亚的姑娘开始感到牙齿松动和疼痛。她去看牙医,本以为只是普通的蛀牙,但当医生用镊子轻轻触碰她的牙齿时,整块下颌骨竟然像干枯的灰烬一样碎裂崩塌。 接下来的几个月,莫莉的病情急剧恶化,下颌被切除,内耳受损,全身骨骼仿佛被什么东西从内部啃噬。四个月后,她因大出血和全身器官衰竭而去世。 可怕的是,莫莉并不是唯一一个。随后两年内,和她一起工作的十几名女工相继出现类似症状:牙齿脱落、下颌腐烂、骨骼剧痛,甚至轻轻一碰就骨折。 她们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有的被诊断为骨癌,有的被说是贫血或肺炎。 最令人心寒的是,工厂不仅没有承担责任,反而试图掩盖真相。他们污蔑这些女孩,说她们死于梅毒,暗示是因为私生活不检点才得病。这让许多家庭在悲痛之余还承受了污名化的屈辱。 幸好,有人没有放弃追寻真相。1925年,一位名叫哈里森·马蒂兰的医生对这些女孩的死因产生了怀疑。 他对遗体进行检验,发现她们的骨骼在黑暗中竟然发出幽绿色的光。用X光拍摄时,骨骼的放射性甚至能烧毁底片。这一切都指向了同一个凶手:镭中毒。 原来,镭是一种具有强烈放射性的元素,它的化学性质和钙类似,容易被骨骼吸收并沉积其中。长期积累后,镭会从内部破坏骨骼结构、损害造血功能,最终导致全身衰竭而死亡。 一些幸存的女工在得知真相后决定站出来抗争,尽管她们自己也病入膏肓,但依然联合起来起诉工厂。 1927年,五名“镭姑娘”在律师雷蒙德·贝瑞的帮助下艰难地走上了法庭。其中有人已经虚弱到需要被人抬进法庭,但她们的声音没有被忽视。 法庭最终判决工厂承担赔偿责任,尽管赔款并不算多,但这一胜利成为了劳工权益保障的重要里程碑。它直接推动了美国《职业病赔偿法》的出台,也为后来工业安全标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遗憾的是,这些“镭姑娘”的生命再也无法挽回。更惊人的是,由于镭的半衰期长达1600年,她们的遗骨至今仍具有放射性,静静地躺在铅制的棺材中,发出无声的警示。 这场悲剧让我们看到,在工业发展和科技光环的背后,如果没有严格的安全规范和道德约束,普通人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镭姑娘们用她们的遭遇换来了现代职业病防护体系的建立,她们的故事提醒我们:进步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次抉择都离不开良知和监督。这才是镭姑娘留给世界最沉重却也最明亮的遗产。 信息来源: 南方周末--被遗忘的“镭姑娘”

0 阅读:1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