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农民魏振芳在田间劳动,突然“咯嘣”一声,锄头直接从她手中崩飞,一个鸡蛋大小的东西,在泥土里隐隐发光! 山东省临沭县地处沂沭断裂带,这种地质结构源于历史地震影响,导致地下矿物偶尔暴露地表。1977年,当地农村以集体生产为主,社员通过工分分配粮食和用品。常林村属于华侨乡,居民多从事农业,生活条件简朴,房屋多为土坯建筑。 魏振芳一家有8个子女,她排行第七,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村中生产队组织社员每日从清晨开始劳作,携带铁锨等工具翻整土地,准备春季种植。临沭县金刚石资源丰富,村民有时在田间捡到小颗矿石,但大型发现罕见。 魏振芳21岁,未接受正式教育,日常参与集体劳动,与其他女性社员一同下地。村里经济依赖农田产出,冬季重点清除杂草残根。常林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社员步行或乘简单车辆往来。地质条件使该区域成为金刚石产地,历史上曾有类似矿物被捡拾记录。 魏家生活紧巴,靠工分维持基本温饱。生产队划分地块,每人负责固定区域,确保集体任务完成。临沭县金刚石开采已有基础,附近有803矿负责专业勘探。这种背景下,农村劳作成为发现矿物的潜在机会。 1977年12月21日,魏振芳与生产队女性社员扛铁锨到田间翻整土地。她完成分配地块后,发现邻近区域有未处理茅草,便继续挖掘。第二锨下去,铁锨撞击坚硬物体,发出响声,柄部脱手飞出,一块鸡蛋黄大小物体从土中滚出,表面反射光泽。 她捡起查看,确认非普通石头,便带回家中。父亲接过观察,忆起40年前附近村子罗佃邦捡到大型金刚石,后被日本人掠走,全家遇害的事例。家人围坐讨论,母亲擦泪,兄弟们轮流传递查看。为防外人知晓,哥哥们先后保管钻石,先大哥,后二哥、三哥、四弟,形成循环。 消息传开,附近803矿党委书记获悉,报告上级。地委书记指示公社书记和技术员保护钻石和家人,进行说服工作。深夜,他们到魏家,父亲初称马牙石否认。几经劝说,拂晓时分,哥哥们返回,取出用红白布包裹的钻石。技术员鉴定重量158.786克拉,呈淡黄色,晶体形态为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聚形,比重3.52,质地纯净透明。 县领导赶来,围观确认。哥哥中有人建议留作传家宝,但父亲决定不卖不给,带女儿去北京上交国家。儿子们同意。次日,他们准备行李,乘车到县城,转火车北上。途中经乡村城镇,到达北京后,递交相关部门。专家组接收,详细鉴定,认定为优质天然大钻石,价值巨大,存入国库。村中社员聚集议论,新闻传播,全国知晓魏振芳事迹。她返回后,继续参与生产队工作。此过程体现农村家庭面对重大发现的谨慎与决心。 钻石上交后,命名为常林钻石,现存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国宝。它是我国继金鸡钻石后第二块超100克拉天然大钻石,现存最大一颗,对地球科学研究和金刚石形成环境分析有重要意义。1978年1月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报魏振芳拾宝献宝消息,她成为全国知名人物。 国家表彰其爱国贡献,征求奖励意见,她提出大队贫困,缺拖拉机。结果奖励常林大队24马力拖拉机一台,给她1000元奖金,办理农转非户口,安排在803矿当工人。另奖励临沭县100万元,用于建常林针织厂;岌山公社20万元,建岭南头电灌站,改善灌溉条件。 1月7日,当地政府举行表彰会,魏振芳披红戴花接受荣誉。事迹传播,激励社会注重集体利益。魏振芳婚后生子,家庭稳定,继续务工生活。常林钻石色泽透明,折光强,在世界罕见。临沭县因地质断裂带,曾发生8.5级地震,使深层矿物上移,故金刚石产出频繁。此事件推动当地矿业发展,村民意识提升。魏振芳的选择反映时代精神,推动地方基础设施改善。
山东小姜亏大了!山东小姜家的事终于判了法院二审维持原判养父老姜拿回
【55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