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斯基表示,俄罗斯军队目前在兵力和装备方面享有三倍优势,在一些关键领域优势上升

物规硬核 2025-09-09 12:35:57

西尔斯基表示,俄罗斯军队目前在兵力和装备方面享有三倍优势,在一些关键领域优势上升到四到六倍。   西尔斯基所言非虚,从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4月,乌军已付出惨痛代价,阵亡人数超过23万,如今在前线能投入战斗的仅剩25万人,而俄军投入的兵力高达70万,是乌军的三倍之多,并且这一差距还在持续扩大。   为了填补兵力缺口,乌克兰政府可谓绞尽脑汁、不择手段,他们将征兵年龄下限降至17岁,上限提至65岁,甚至把残疾人、肺结核患者以及囚犯都征召入伍,然而,即便如此,逃兵现象依旧愈演愈烈,每月都有数千人擅自逃离部队。   2025年8月,俄军调整战术,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发起猛烈攻势,他们采用高强度精确打击,48小时内疯狂发射12万发炮弹,一举突破乌军第47机械化旅防线达17公里,乌军指挥官西尔斯基痛苦地表示,我们每天消耗的弹药高达3个基数,可后勤补给却完全跟不上,战士们只能干着急。   在装备方面,乌军与俄军的差距更是天壤之别,曾经让乌军引以为傲的“海马斯”火箭炮,如今因弹药严重不足,沦为了战场上的“摆设”。   而俄军的“蜂群”无人机却在战场上横行无忌,占据绝对优势,不仅如此,俄军的装备数量还在不断增长,坦克从战争初期的1700辆增至3500辆,装甲车从4500辆提升到8900辆。   此外,他们还配备了射程达100公里的“联盟” - SV自行榴弹炮、可携带3吨弹药的FAB - 3000滑翔制导炸弹,以及由“柳叶刀”和“立方体”自杀式无人机组成的密集攻击网络,西尔斯基忧心忡忡地指出,“这些先进装备对乌军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   反观乌军,不仅“海马斯”火箭炮失去作用,F - 16战机培训计划也进展缓慢,仅完成了17%,星链卫星天线在俄军强大的电子战干扰下,更是频繁失灵。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西尔斯基年初宣称“6个月歼灭23万俄军”,结果被美国媒体无情揭穿,按照现实讣告推算,俄军半年实际死亡人数仅7万,乌军这般自我“打气”,究竟是在鼓舞士气,还是在自欺欺人?   西尔斯基特别提到,俄军在8月将战略目标锁定在波克罗夫斯克 - 米尔诺赫拉德地区,这片区域虽面积不大,却是乌军连接顿巴斯和第聂伯罗防线的“生命通道”。   一旦失守,俄军将形成对乌东重镇斯拉维扬斯克的合围之势,届时20万乌军极有可能重演2014年“伊洛瓦伊斯克包围战”的悲剧。   为了守住这条至关重要的防线,乌军不惜血本,将最精锐的第93机械化旅和“艾达尔”志愿营投入战场,但代价极其惨痛,8月前两周,这两个部队就损失了40%的兵力和60%的重装备。   更绝望的是,俄军采用“绞肉机”战术,持续不断地消耗乌军有生力量,而乌军却连“以空间换时间”的资本都已丧失殆尽。   西尔斯基的这番实话,无情地暴露了现代战争最残酷的一面,当双方实力差距过于悬殊时,即便战术再精妙、士气再高昂,也难以扭转战局。   俄军凭借“兵力碾压 + 装备优势 + 战术升级”构建起的“战争机器”,正一步步将乌军逼入绝境,而泽连斯基政府一直寄予厚望的“西方安全保障”,在特朗普政府切断军援、欧洲国家自顾不暇的现实面前,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   然而,战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强者通吃”,乌军在库尔斯克突袭中展现出的灵活战术,以及在炼油厂袭击中运用的“非对称打击”,都表明弱者并非毫无破局之法,关键在于,国际社会能否摒弃“选边站”的狭隘思维,积极推动俄乌双方回到谈判桌前。   毕竟,当波克罗夫斯克的硝烟最终散去,留下的只会是满目疮痍的土地和无数破碎的家庭,西尔斯基的帖子,或许是一声绝望的呐喊,但也可能成为和平的起点,当战场上的优势无法转化为谈判桌上的筹码时,或许双方都会重新审视这场战争,它究竟值不值得?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