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马家军搜捕时,西路军教导团团长朱良才,藏在了一个山沟中,突然,马家军

靖江的过去 2025-09-09 11:36:05

1937年,马家军搜捕时,西路军教导团团长朱良才,藏在了一个山沟中,突然,马家军追猎的一只野兔,竟跳进了山沟中! 当时,朱良才躲在祁连山北麓的干沟草丛里。他刚挣脱马家军骑兵的绳索,又因体力不支滚落山涧。此刻他屏住呼吸,听着不远处的马蹄声越来越近。 一队骑兵正循着野兔的踪迹追来。突然,一只灰毛野兔从旁边窜出,直接跳进朱良才藏身的干沟。 溅起的尘土落在他发间,可骑兵没下沟查看,只顾追着兔子跑远。这一幕,成了他 30 多天逃亡路上最惊险的时刻。 这不是朱良才第一次与死神擦肩。当时他是西路军教导团团长兼政委,石窝分兵后,带着残部在祁连山辗转。史料记载,右支队最初只剩 400 多人,经马家军多次围剿,跟着他突围的还不到 20 人。 他们早已弹尽粮绝,连战马都被杀来充饥。4 月初,朱良才带队下山找粮,在村里撞见马家军的哨卡。为掩护战友,他故意暴露行踪引开追兵,最后因饥饿体虚被俘虏。 押解途中,朱良才一直假装顺从。趁敌军松懈时,他挣脱绳索钻进山林。可马家军的搜捕手段格外凶狠,这是后来《党史学习教育》官网明确记载的内容。 马步芳当时用 “蛮劲战术”,先让民团消耗红军战力,再派骑兵包抄。骑兵靠战马速度快的优势,常从两侧迂回穿插,再用密集火力压制。朱良才在逃亡中,亲身领教过这种凶残。 有一次,他在煤窑讨饭。窑工识破他的身份,没有揭发,反而用自己的脏棉袄换下他的羊皮袄,帮他伪装成讨饭人。 还有一次,兰州城外的老汉冒死把他藏在家里,趁敌哨换岗时送他出城。这些细节,在《搜狐历史》的口述史里都能查到,是当时军民情深的真实写照。 野兔跳进山沟时,朱良才突然想起牧羊老汉的叮嘱:“羊皮袄要翻面穿,才像放羊的。” 三天前,正是这位老汉把他藏进羊群,用鞭声引开追兵。 那时他穿着翻面的羊皮袄混在羊群里,敌兵的马刀就在头顶呼啸而过。此刻野兔的莽撞,竟和老汉的智慧呼应起来。动物本能的求生行为,成了革命者的生存机会。 这种偶然里藏着必然,就像西路军将士在绝境中的韧性。他们靠牛羊肉充饥,用冰凌解渴,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夜抱团取暖,用剩下的枪炮构筑防线,硬是在绝境里撑了下来。 30 多天的逃亡路上,朱良才一直昼伏夜行。白天躲在山洞或破庙里,晚上沿着山道摸索。讨饭时只说自己是 “逃难人”,绝口不提红军身份。 一次走到兰州铁桥,他看见敌哨严查通行证。于是悄悄跟在敌军官的轿子后面,趁哨兵敬礼的空档混过哨卡。这种机智,在他归队后有了更大用处。 后来朱良才担任援西军组织部长,主要负责营救被俘战友。据统计,他累计收容西路军失散人员 2000 余人。百科记载,援西军改编为八路军 129 师后,这些经历过战火的战士,成了华北抗战的中坚力量。 野兔事件后,朱良才的逃亡进入最后阶段。他沿着河西走廊往东走,在会宁遇到西路军俘虏李宽和。两人借着上厕所的机会溜出镇子,一路向北狂奔。 路上他们乔装成商队,用仅有的银元换干粮。最终抵达镇原,和援西军成功会合。此时的朱良才体重已不足百斤,却坚持要立即投入工作。 他在回忆录里写道:“每救出一个战友,就多一分胜利的希望。” 就是这份信念,支撑他在 1955 年走上开国上将的授衔台。直到 1989 年病逝前,他还嘱咐家人 “永记人民恩情”。 朱良才的经历,是西路军悲壮历程的缩影。西路军失败后,援西军成了收容残部、保存革命火种的关键力量。 刘伯承率部抵达镇原时,原计划接应的西路军已覆灭。但援西军没有放弃,通过建立抗日救国会,发展党员 1600 余人,在陇东地区构建起地下网络。 这种 “败而不馁” 的精神,在朱良才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他归队后立刻投入营救工作,在兰州办事处期间,还亲自带队深入敌占区,用暗号接头、假证件等手段,把被俘战友分批送往延安。 野兔跳进山沟的瞬间,不光救了朱良才的命,更成了革命者与人民血脉相连的象征。他晚年回忆时说:“那兔不是偶然,是祁连山的精灵,是百姓的心意。” 这份朴素的信仰,支撑他走过长征、西征、抗战的风雨历程。和平年代里,他又主动退居二线,把机会让给年轻干部。 1989 年,89 岁的朱良才在北京逝世,临终前还哼着湘南起义时的歌谣,眼角挂着未干的泪。 从祁连山的生死逃亡,到成为开国上将,朱良才的一生,始终记着人民的恩情。 而那些帮助过他的百姓、那些和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也共同书写了那段艰难却热血的历史。

0 阅读:103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8

用户10xxx28

1
2025-09-09 19:17

英雄精神永存!!!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生!!!

猜你喜欢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