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白求恩临终前,向聂元帅提出要求:请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钱。伟大的共产主

小怪兽说热点 2025-09-08 19:10:43

1939年白求恩临终前,向聂元帅提出要求:请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钱。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国解放事业奋斗的国际医生白求恩,临终前的遗愿,是希望政府能照顾他的前妻。 1939年河北唐县黄石口村的寒夜,白求恩从贴身口袋里摸出仅有的18美元,枯瘦的手指反复摩挲后,小心分出一部分:“这是给弗朗西丝寄信的邮资。” 随后,他才在遗言中写下“请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生活费”,他把生命献给中国解放事业,临终却记挂着曾经的爱人,这份跨越国界的惦念,让“伟大”有了更动人的温度。 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是白求恩生命里最重要的遗憾。1922年的伦敦,已是外科医生的白求恩在医院与护士弗朗西丝相遇; 她俯身为患者换药时专注的眼神、处理伤口时娴熟的手法,让他瞬间心动。此后,他们在病例讨论中碰撞医学理念,在闲暇时分享人生理想,两颗同样热爱生命的心越靠越近。 1923年,他们在小教堂举行简单婚礼,婚后一同游历欧洲,那时的白求恩,还不是后来那个“舍生忘死的战士”,只是个愿意陪爱人探索世界的普通医生。 1926年的肺结核诊断书,第一次击碎了他们的生活。 在那个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肺结核意味着“传染”与“难治”,白求恩看着弗朗西丝为自己日渐憔悴,不愿成为她的拖累,不顾她的哭求,坚决提出离婚,独自住进疗养院。 他抱着“与其等死,不如一搏”的信念,主动尝试尚未普及的“代气胸疗法”,治疗时的剧痛让他整夜难眠,却从未向人抱怨。奇迹般康复后,他第一时间找到弗朗西丝,1929年两人复婚。 可职业理念的分歧,终究还是让这段婚姻走向终点。白求恩对医学的执着近乎狂热:为研究新型手术方案通宵达旦,连弗朗西丝的生日都能忘记。 而弗朗西丝更渴望安稳的家庭生活,不是对着空荡荡的房间等待。1933年弗朗西丝提出离婚。这一次,白求恩没有挽留。 他懂她的委屈,也明白自己无法平衡事业与家庭,只能在心里默默记下这份亏欠。 即便离婚后,白求恩也从未真正放下弗朗西丝。1938年他远赴中国时,行李箱里藏着两人的旧照片;在战火纷飞的间隙,他总托友人打听她的近况,得知她生活安稳,才会露出安心的笑容。 1939年11月,他因抢救伤员感染败血症,躺在土坯房的病床上,意识模糊间仍惦记两件事:一是前线伤员“头部和胸部重伤者要优先手术”,二是弗朗西丝的生活。 他在遗言中特意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弗朗西丝分期拨款,甚至从仅有的18美元中留出邮资,他怕自己走后,再也没人提醒别人“记得照顾她”。 而白求恩的伟大,从不止于对爱人的牵挂。在华期间,他带领医疗队在前线搭建“战地手术室”,不顾炮火威胁为伤员做手术,曾连续工作69小时救治115名伤员; 他还亲手设计医疗器械、编写教材,为八路军培养了大批医护人员。 临终前,他对身边人说“我唯一的遗憾是没能多做贡献”,遗言里感谢加拿大共产党、美国共产党的支持,叮嘱把自己的物品分给医护人员与战士; 字里行间没有一句提及个人痛苦,满是对中国解放事业的牵挂。 白求恩牺牲后,中国人民用行动回应着他的奉献: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医院更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一代代医护人员以他为榜样;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白求恩医疗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天安门,洁白的制服象征着他救死扶伤的初心。 而他临终前对前妻的惦念,更让我们看到:伟大从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在心怀家国的同时,仍能记住身边人的温暖。 这份“刚柔并济”,让白求恩的形象更加鲜活,也让“奉献”二字有了更深刻的意义——真正的爱,既能跨越国界,也能记住每一份曾经的温暖。 信源:网易新闻——39年白求恩临终前,向聂荣臻提出要求:请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钱

0 阅读:0
小怪兽说热点

小怪兽说热点

小怪兽说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