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大概200万枚五铢钱,差不多10吨重,这货活着

史笔如刀 2025-09-08 11:41:53

2015年,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大概200万枚五铢钱,差不多10吨重,这货活着的时候基本没干什么正事儿,整天睡醒就是想着法子捞钱,这个昏字,用在他身上确实很贴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5年,南昌海昏侯墓考古现场的一个场景,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随着木匣被一点点清理开,里面整齐摆放的铜钱露了出来,经过清点,大约有两百万枚五铢钱,重量差不多十吨。 这些铜钱不是散乱堆积,而是分门别类,像库房一样被封存,放眼望去,就像一座两千年前的“钱山”,这一幕让人立刻联想到墓的主人刘贺,这个曾经当过27天皇帝的男人,活着时大概也离不开数钱。 刘贺的出身极其显赫,他是汉武帝的孙子,父亲是昌邑哀王刘髆,五岁时,父亲去世,他继承王位成了昌邑王。 昌邑国地处今天的山东一带,土地肥沃,赋税丰厚,每年能收上百万石粮食,靠着这样的基础,仅租税就足够让昌邑国富得流油,等于说,从小到大,刘贺面对的都是堆积如山的财富。 不同的是,其他王爷可能想着如何治理封地、维持声望,他却把精力放在“攒钱”上,他并不信任流通中的货币,而是要把铜钱攥在手里,堆在库房里才觉得踏实。 宫殿里用不上的铜器、漆器甚至首饰,他都下令拆掉卖铜块,再换成钱币,五铢钱是他眼中最可靠的财富,不进入市场流通,而是被一箱一箱保存起来。 这种近乎执拗的行为,形成了他独特的财富观:钱只有实实在在地放在眼前,才算自己的。 等到十九岁时,刘贺的人生发生了巨变,汉昭帝去世,没有子嗣,朝廷需要新的皇帝,权臣霍光选中了他,把他从山东接到长安,直接推上皇位。 对于这个从未经历朝堂斗争的年轻人来说,权力像天降一样落在身上,可在短短的27天里,他没有展现出治理国家的能力,反而延续了他在封地时的习惯。 宫中储备的珍宝、礼器,甚至祭祀用品和宫女首饰,都被他收进了自己的寝宫,他提拔随从,赏赐钱财,行为杂乱无章。 霍光最终以“淫乱”和“私取府库财物”的理由,把他废黜,刘贺成为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史书上留下了“汉废帝”的名字。 失去皇位后,他的人生并没有完全结束,几年后,汉宣帝为了安抚,将他封为海昏侯,把他安置在江西南昌一带,当时的海昏侯国地处鄱阳湖边,算不上繁华,但他带着昌邑国积累的全部财富一同迁来。 那些成堆的五铢钱,金饼、马蹄金、麟趾金,全都随行南下,他在这里依旧延续着囤钱的做法,铜钱分门别类装箱,封条完整,就像放在仓库的货物一样,被小心保存。 这些钱币之外,墓中还发现了大量黄金,总重量超过百公斤,马蹄金和麟趾金本就是帝王赏赐给诸侯的贵重物件,带有象征意义。 出土的金饼上有墨书题记,证明它们与当时的“酎金”制度相关,是诸侯必须进贡给皇帝的祭祀用金,刘贺把这些也收在自己手中,不轻易动用,依旧体现了他对财富的执念。 铜钱和黄金之外,墓中同样出土了不少文化类文物,漆器、玉器、古代乐器,甚至有迄今为止最早的孔子画像。 屏风和镜匣上画着孔子及弟子们的形象,这些并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摆放在他日常生活的空间。 能看出,他确实对儒学有认同,也有收藏古物的兴趣,一个终日想着囤钱的侯爷,同时又把孔子画像放在床边,这种反差显得格外明显。 刘贺死于三十多岁,算不上长寿,他的三个儿子相继早夭,朝廷最终以“天绝”为由废除了海昏侯国,按照当时的制度,他的财富无法流入民间,只能全部陪葬。 于是在他的墓中才会出现那一座“钱山”,这些财富没有给他带来更高的政治地位,没有让他的家族延续,最后只成了考古学家们的重大发现。 今天再回望刘贺的一生,可以看到一种近乎固执的轨迹,从少年王爷到短命皇帝,从被废流放到海昏侯,他始终没有摆脱对金钱的痴迷,他缺少政治智慧,不懂权力运作,却把铜钱视为唯一的依靠。 十吨重的五铢钱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他的一生:没有多少政绩,也没有什么治国方略,留给后人的只是财富堆砌的痕迹。 史书用“昏”字评价他,考古发掘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个说法,他昏庸的并不仅仅是政治,而是把人生寄托在数钱和囤钱之上。 两千年后,考古现场揭开这座墓的时候,人们记住的不是一个失败的帝王,而是那堆比山还高的五铢钱,这大概就是对他最直接的注脚,一个被财富和执念套牢的“昏侯”。 信源:CCTV——[探索·发现]大墓出土200万枚五铢钱 足有十多吨重

0 阅读:98
史笔如刀

史笔如刀

用文字雕刻历史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