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李白刚进家门,他的妻子刘氏又是摔锅又是砸碗,劈头盖脸骂他:你就是个窝囊废。 唐开元年间,李白回到家中,妻子刘氏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看到他空手而归,刘氏忍不住抱怨:“又是两手空空,家里的米快见底了。” 这已经是李白第三次求官不成,他原本满怀信心地去拜访当地官员,希望能谋得一个职位,却被对方以“不通经史”为由拒绝。 刘氏是个寡妇,带着一个孩子改嫁给李白,当初她听说李白才名远播,以为嫁给这样的文人能过上体面生活,没想到现实如此骨感。 李白确实有些名气,但在唐朝,光有诗才还不够,想要入仕,要么有显赫家世,要么精通儒家经典,要么有人引荐。李白三样都不占,只能四处碰壁。 更让刘氏失望的是,李白似乎并不着急,白天他要么在书房里写诗,要么约朋友喝酒,很少为生计发愁。在刘氏看来,这就是不务正业。 两人的矛盾越来越深,刘氏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数落李白:“别人家的男人都在想办法挣钱养家,你倒好,天天就知道舞文弄墨。” 李白也很委屈,他觉得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是缺少机会展示,但面对妻子的指责,他又不知该如何解释,毕竟确实没有为这个家庭带来稳定收入。 这种尴尬的日子持续了两年多,李白开始怀疑自己,也开始厌倦这种争吵不断的婚姻生活。 转机出现在开元二十四年秋天,朝廷使者突然来到李白家中,宣读了唐玄宗的召见诏书,原来李白的诗作已经传到了宫中,皇帝想见见这位才子。 接到诏书的那一刻,李白激动得手都在发抖,刘氏站在一旁,脸上的表情从惊讶变成了懊悔,她没想到这个被自己嘲笑的丈夫,竟然真的被皇帝看中了。 收拾行装准备进京时,李白心情复杂,一方面是终于等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另一方面是对这段婚姻的彻底失望。 临行前夜他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有这样几句:“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里用的是西汉朱买臣的典故,朱买臣年轻时家境贫寒,靠砍柴为生,妻子嫌他穷困潦倒要求离婚,后来朱买臣做了太守,衣锦还乡,前妻后悔不已。 李白借这个典故表达自己的心情:你们都小看了我,以为我是平庸之辈,现在该明白我的价值了吧。 李白一生有过四段婚姻,第一任妻子许氏出身官宦之家,对李白的才华很欣赏,两人感情不错,可惜许氏体弱多病,婚后几年就去世了。 第三任妻子宗氏是李白的真爱,两人虽然聚少离多,但书信往来频繁,感情深厚,即使在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时,宗氏也没有离弃他。 相比之下,与刘氏的这段婚姻确实让李白很郁闷,两人价值观差异太大,刘氏只关心眼前的生活,而李白心中装的是更远大的理想。 其实刘氏的想法也可以理解,在那个年代女性的安全感主要来自男性的经济能力,李白虽然有才华,但才华不能当饭吃,她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但问题在于刘氏完全不理解李白的追求,甚至经常冷嘲热讽,这种不被理解的痛苦,让李白感到比贫穷更难受。 后来李白果然在长安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被任命为翰林待诏,一时风光无量,虽然后来因为性格率真得罪了权贵,被“赐金放还”,但至少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李白和刘氏最终还是分开了,这段经历让李白明白,夫妻之间最重要的不是门第相当,而是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古代文人的生存并不容易,有才华不等于有地位,有名气不等于有财富,在科举制尚未完善的唐朝前期,文人想要改变命运,往往需要贵人提拔。 李白的幸运在于他等到了这个机会,但更多的文人可能一辈子都在等待中度过,最终郁郁不得志。 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证明自己,更重要的是找到真正理解你的人,那首《南陵别儿童入京》既是对过往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宣言。 信源:江油李白专家提出十大史实佐证“李白生于江油”——中新网. 中国新闻网
一天,李白刚进家门,他的妻子刘氏又是摔锅又是砸碗,劈头盖脸骂他:你就是个窝囊废。
文史充点站
2025-09-06 11:51:08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