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每天攻击顿巴斯乌军大纵深阵地太久了!现在终于明白,不能让乌军修建好工事,再去拿人命去打。乌军正在修建工事的时候,就应该全打掉。
就拿今年1月的库拉霍沃战役来说,乌军把热电站改造成了堡垒,钢筋混凝土工事加地下隧道,俄军虽然最后拿下了阵地,但伤亡数字看得人眼皮直跳。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想当年亚速钢铁厂那仗,乌军躲在能防核爆的地下掩体里,硬是扛了七周,现在顿巴斯的工事套路跟这如出一辙,都是先把乌龟壳筑牢了再跟你耗。
要说之前俄军为啥这么头铁,非得等乌军把工事修好了才动手,天气得背一半的锅。顿巴斯这地方邪乎,春天一到全是泥巴,坦克装甲车陷在里面动不了,士兵在齐腰深的泥浆里挖战壕。
俄军前两年就吃了这亏,去年好不容易推进了4500平方公里,却付出了40万伤亡的代价,相当于把人海往火海和泥海里填。这边俄军陷在泥里动弹不得,那边乌军可没闲着,趁你病要你命,抓紧时间抢修工事,等天气转好俄军能进攻时,人家早就把防御体系搭好了。
今年俄军总算开窍了,知道不能再等乌军把工事修得密不透风才动手。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无人机用得越来越溜,2 月份那波集中打击,一天就出动55架无人机炸乌军的军事设施,专挑那些正在施工的工事下手。以前是乌军修好了工事等着俄军来攻,现在变成俄军的无人机天天在天上巡逻,看见水泥搅拌机就炸,发现新挖的战壕就轰,相当于把乌军的脚手架直接拆了。
这战术转变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实在是乌军的工事建设速度太快。今年乌克兰光国防预算就拨了540亿美元,计划造3万架无人机不说,工事修得比谁都积极。俄军要是还按老套路来,等乌军把顿涅茨克最后一道防线筑牢,怕是又得重演去年拿人命填战壕的悲剧。现在俄军把7万多兵力集中在苏贾战场,明显是想在乌军工事成型前撕开缺口,这种集中力量打半成品的思路,比之前四面开花靠谱多了。
战场这东西就是这样,你不适应对手就得吃亏。俄军前两年在顿巴斯硬啃工事,伤亡数字高得吓人,西方评估三年下来总伤亡超70万。现在改成趁乌军工事还没修好就动手,虽然没法一下子扭转战局,但至少不用再干那种用炮弹洗地三天,冲锋还得死一片的傻事。
说到底,打仗讲究的就是个时机,工事这东西跟罐头似的,刚开工时最脆弱,等封了口就难打开了。俄军现在总算明白这个理儿,也算是在顿巴斯的泥地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