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哭,反而把订单抢回来了。”
28nm光刻机在上海落地那天,外界以为只是封装设备的小步慢跑,结果国产芯片用一年把成熟制程市占率抬到全球第二。
反推逻辑:高端被卡,需求却井喷——新能源汽车、家电、AI边缘端,九成芯片只需28nm。
与其硬碰3nm,不如先吃饱肚子。
2022年,国内产量3242亿块,进口5384亿块,缺口就是市场。
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先解决封装,再倒逼前道工艺,技术台阶一次只跨半级,却步步踩实。
观点:成熟制程不是退路,是跳板。
芯片战争拼的不是最尖端的实验室参数,而是谁能把产能、成本、生态同时握在手里。
当28nm填满汽车座舱、扫地机器人、储能逆变器,需求会滚雪球,利润会反哺研发。
下一步,国产设备从封装渗透到光刻、刻蚀、薄膜,节奏已写在订单里。
读者问:如果28nm明年降价三成,哪些终端产品会最先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