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张爱玲母亲病重,无人照顾,多次写信给张爱玲,希望见女儿最后一面。岂料,张爱玲却说自己买不起机票,然后寄给母亲100美元。 身为母亲的黄逸梵,至死也没见到女儿张爱玲。 那么,张爱玲为何会对母亲怀有那么大的怨恨呢? 这就要从父母的婚姻说起。 黄逸梵祖父乃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号称军门黄冀升,说她出身名门毫不为过。 1915年,16岁的黄逸梵嫁给了李鸿章的外孙张廷重。 张廷重四书五经、诗词礼制样样精通,新婚之际,两人也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张爱玲与弟弟也有过很短暂的美好童年。 然而,时代变迁,科举制废除,张廷重因满腹文采毫无用武之地,渐渐染上了喝酒、看戏、逛窑子的诸多恶习。 黄逸梵受不了,她要为自己的人生再做一次选择。 1924年,28岁的黄逸梵决心以陪读的名义跟着小姑子张茂渊留学法国。 那年,张爱玲4岁,看到母亲即将上船,趴在竹床上痛哭,那是她头一次被母亲遗弃。 ,也曾与胡适同桌打牌,除了那双三寸金莲,没人看得出她身上旧式女子的痕迹。 张爱玲的书中曾有一张母亲1926年在伦敦时的照片,照片上的黄逸梵,侧着身,卷发,双手交叉抵于下巴,风情万种。 黄逸梵离家后,丈夫张廷重就想起了妻子的好,索性赶走姨太太、戒鸦片,只为让妻子回到身边。 在张廷重的努力下,黄逸梵回国,只是见识了广阔天地的她,再也不是以前三从四德的旧式女子,更不希望丈夫沾染旧习。 只可惜,这终究只是她一个人的理想。 没多久张廷重就又开始吞云吐雾,她受不了,两人开始无休止的争吵,张爱玲姐弟也因此活在恐惧之中。 张廷重想将妻子锁在身边,逼她拿出嫁妆贴补家用。 黄逸梵无法容忍,便在1930年请外国律师协议离婚。 离婚时,夫妇俩达成协议:一双儿女跟父亲生活,但可以经常去看母亲黄逸梵。 之后,黄逸梵再次舍下孩子远渡重洋,张爱玲去送别,那是她再一次被母亲遗弃。 1937年,张爱玲从圣玛利亚女校毕业,母亲为了她的学业回国,踩着细高跟,一身洋装,张爱玲欢快地奔向母亲,她要出国留学。 这一点让父亲张廷重无法接受,加上继母孙用蕃的挑拨和那人人皆知的一巴掌,张爱玲被父亲一顿毒打后关了起来,这一关就是半年。 后来,张爱玲在佣人何干的帮助下从父亲家里逃出来,住进了母亲和姑姑的家里。 起初的母亲也是慈爱的,但渐渐地,因为张爱玲在生活方面的愚笨,比如不会削苹果,不会坐电车,也不会交际,更是个路痴,略有不满。 但这些黄逸梵都一样一样去教她,然而,比这些更难的是生活。 黄逸梵没有工作,所有生活开支皆靠变卖古董,而张爱玲三天两头伸手拿钱,母女关系因此越来越差。 好在,张爱玲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在1937年以远东区榜首的成绩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后来因为战争只得转入香港大学。 就这样张爱玲独自一人到香港求学,母亲再度出国,留下的钱只够付学费,生活很是拮据。 张爱玲在香港大学时,有一段时间,母亲也在香港,当时老师给了她800作为奖励,她欢天喜地拿去给母亲看,母亲只叫她放在那里,张爱玲放下钱离开。 过两天再去时,那钱已经被母亲输在了牌桌上。 然而,比这更让她心碎的是,母亲曾对她说:我懊悔从前看护你的伤寒症,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 因为这两件事,张爱玲对母亲再没希冀。 她告诉姑姑,一定会把母亲花在她身上的钱还给她,偿还后,母亲就不是她的债主了,就不能再对她评头论足。 后来,黄逸梵回国,张爱玲特意选了时机去还债,她赔着笑脸将二两小金条递给母亲,感谢母亲为她花了那么多钱。 黄逸梵当时就落下泪来,她明白女儿这是在与她断情。 1957年,黄逸梵病重,给张爱玲写信,说想见见她。 张爱玲当时正在美国,经济拮据,考虑再三后,只得告诉母亲自己买不起机票,并寄去100美元。 64岁的黄逸梵,在英国孤单离世,她的那些古董,后来都交给了张爱玲。 而张爱玲则靠着那些古董度过了和赖雅在一起时的困窘日子。 张爱玲晚年,有人去拜访她时,她自言自语一样地说:来日,我一定会去找她赔罪的,请她为我留一条门缝!我现在唯一想说话的人,就是妈妈! 不知道黄逸梵知道张爱玲晚年的这个想法会不会欣慰。 没有一种爱不是千疮百孔的,张爱玲与母亲的爱更是。 也许,张爱玲在晚年孤苦无依时,才终于懂了母亲,只是母亲已经不在了,对她而言,那千疮百孔的爱也是爱,也能够温暖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身为子女,与其像张爱玲那样在晚年徒留悔恨,不如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好好对他们。限时发文赢66元现金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九仙月,总有一个故事让你豁然开朗。 资料来源:《张爱玲传》
1957年,张爱玲母亲病重,无人照顾,多次写信给张爱玲,希望见女儿最后一面。岂料
芊芊看历史
2025-09-04 10:38:17
0
阅读: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