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8月28日,广西南宁,一村民在锄地时,发现一块刻有“顺天府”字样的东西,

韫晓生 2025-09-02 20:38:46

[微风]8月28日,广西南宁,一村民在锄地时,发现一块刻有“顺天府”字样的东西,却被当做石头扔了,拍了视频发出去后,很多人猜测是银锭,村民直呼:有3两重,我妈当石头扔了不知道多少块!网友:钱都送到眼前了!   (信源:观象新闻——村民锄地时发现银锭状物质,“刻有顺天府字样,有3两重”)   广西南宁的玉米地里,锄头 “哐当” 一声撞上硬东西。   李大妈(化名)心里咯噔一下,怕把锄头磕坏,随手捡起那块灰扑扑的玩意儿扔到田埂边——这一扔,竟扔出个全网热议的大新闻。   “妈说那东西刻着字,像块小砖头,沉甸甸的。” 李大妈的儿子小王(化名)越想越不对劲,第二天特意跑到田里翻找。   拨开半尺厚的泥土,他摸到个冰凉的物件,拿起来一看,巴掌大的硬块上,“顺天府” 三个字虽然模糊,却看得真切。   掂量一下,足有 3 两重。小王突然想起古装剧里的官银,手都开始抖,赶紧拍了段视频发上网:“这难道是古代的银子?”   评论区瞬间炸开锅。 有人说:“发财了!顺天府是明清时期的京城衙门,官银可比普通银子值钱多了!”   也有人泼冷水:“看颜色像铅块,现在假货多着呢,埋土里做旧就行。”   更让人拍大腿的是李大妈的话:“这东西以前挖出来好几块,我都当石头扔了,有的还被孙子拿去砸核桃。”   这块 “顺天府硬物” 到底是啥? 从外形看,它四四方方,边角有磨损,表面有层黑褐色的包浆。懂行的网友指出,明清官银确实多为方形,刻有铸造地和年份,“顺天府” 字样的银锭,主要用于京城官府开支,存世量不算多。   但真正的官银质地较软,用指甲能划出痕迹,而小王视频里的硬物看着格外坚硬,更像铅或锡做的仿品。   文物专家看了视频后分析,有三种可能:   一是清代官银真品。顺天府银锭每枚约 5 两重,小王说的 3 两可能是磨损后的重量,要是真品,市场价能到数万元。   但官银一般会刻有具体年份和工匠名,这块只有 “顺天府” 三个字,有点可疑。   二是民国仿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人仿造古代银锭骗钱,用铅块镀银,重量和外形都模仿真品,埋在土里几年就有 “老气”。   这种仿品现在古玩市场很常见,成本不到 100 块。 三是现代工艺品。有些旅游景区会卖刻着 “官银” 字样的纪念品,材质多为合金,专门卖给游客当摆设,埋到土里几个月,就能造出 “刚挖出来” 的假象。   最让人揪心的是李大妈扔了的那些 “同款”。“有的上面刻着别的字,我嫌占地方,扔到河沟里了。”   她指着村口的小河说,语气里满是不在乎。可网友们急得直跳脚:“万一是真的,这不是扔钱吗?”   其实,就算是真品,也不能随便卖。   我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地下出土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私自买卖可能涉嫌违法。去年河南有个村民挖出青铜器,偷偷卖给文物贩子,结果被判刑还罚了款。   专家提醒,发现疑似文物应该第一时间联系当地文物局,由专业人员鉴定和发掘。   为啥官银会出现在南宁的田里?   这背后藏着一段历史。明清时期,广西是重要的粮食和矿产产地,朝廷会通过漕运把京城的官银运到南方,用于军饷和赈灾。有些银锭可能在运输中遗失,或者被当地人藏匿,久而久之就埋在了地下。   南宁博物馆就收藏过几枚清代银锭,上面刻着 “广西布政司”,和这次发现的 “顺天府” 银锭可能有关联。   现在,小王每天都去田里看看,希望能找到李大妈扔的那些 “石头”。“不管是不是银锭,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得好好保护。” 他的想法,其实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你们身边有人发现过疑似文物吗?要是遇到了,可别像李大妈那样随手扔了哦。毕竟,说不定你脚下就踩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呢。

0 阅读:121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