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外交部发文评论上合组织峰会《天津宣言》:“在上合组织峰会宣言中没有提及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这表明莫斯科外交努力的失败。” 要理解这事儿,得先明白上合组织是怎么运作的。这组织就像个大家庭,十个成员国坐在一起商量事儿,有个铁规矩叫 “协商一致”,意思就是不管讨论啥,都得所有人点头同意才行。 俄乌战争这事儿太敏感,成员国们的立场差得太远,要是硬要写进宣言里,估计最后连这份文件都出不来。 俄罗斯作为打仗的一方,肯定希望兄弟们能帮着说几句;但印度、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一边要跟俄罗斯做生意,一边又不想得罪西方,态度本来就含糊得很。 就拿印度来说,他们 40% 的武器都得从俄罗斯买,真要公开批评俄罗斯,自己的国防安全都成问题。但同时印度又跟美国走得挺近,不能完全站在俄罗斯这边。 所以莫迪总理只能含糊其辞,劝普京 “尽快停火”,又在跟泽连斯基通话时只说支持 “和平方式解决”,压根不提谁对谁错。 这种两头不得罪的态度,其实就是想在大国之间找平衡,毕竟做生意才是正经事。 中亚国家的处境更微妙。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明着说不承认乌东地区那些领土变更,但转头又强调跟俄罗斯是 “战略伙伴关系”。 为啥?因为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出口、安全保障都离不开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也是一样,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虽然说支持外交解决,但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半个字都没批评。 这些国家夹在中间,只能小心翼翼地走钢丝,既不想得罪俄罗斯,又不想被西方盯上。 上合组织从成立那天起就有个规矩:不掺和别人家的家务事。以前中亚国家内部出乱子,上合从来不会指手画脚说 “你该选谁当总统”。 俄乌战争说到底,在他们看来就是俄罗斯和乌克兰自家的事儿,就算背后有北约的影子,上合也不能直接表态支持哪一方,不然就破了 “不干涉内政” 的规矩了。 而且上合不是北约那种军事同盟,大家凑在一起主要是为了一起赚钱、一起保安全,不是来选边站的。 《天津宣言》里其实藏着话呢。虽然没提俄乌战争,但那句 “反对以集团化和对抗性思维解决国际问题”,不就是在说现在这种你站这边我站那边的做法不可取吗? 宣言里重点说了加沙冲突、伊朗核设施遭袭这些事,因为在这些问题上大家看法差不多,都觉得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搞的那些操作不地道,搅得地区不安生。这种选择性关注不是偏心,而是务实 —— 先解决大家都能达成共识的问题,总比为了有分歧的事吵翻天强。 俄罗斯在峰会上其实没少下功夫。普京主动跟其他成员国解释为什么要打仗,说来说去就是两点:一是 2014 年西方在乌克兰搞事儿,把亲俄的总统弄下去了; 二是北约一直往东扩,都快扩到俄罗斯家门口了,这不等于是在人家院子里架大炮嘛。他说这些不光是解释原因,更像是在跟西方掰扯道理,希望能让其他国家理解他的处境。 虽然宣言没提俄乌战争,但俄罗斯也不算亏。普京跟好几个国家领导人都见了面,说明俄罗斯在外交上并不孤立; 而且宣言也没谴责俄罗斯,这说明不少成员国其实是理解俄罗斯立场的;更重要的是,俄罗斯跟各成员国的合作还在深入,这恐怕是乌克兰最不愿意看见的。 乌克兰之所以这么激动,其实是希望上合组织能站出来谴责俄罗斯,给他们撑腰。 但这想法有点不切实际,上合组织的成员国更关心怎么一起赚钱、怎么保障地区安全,而不是介入别人家的冲突。宣言里反复提 “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 这些词,就是在说大家更看重经济合作。 乌克兰要是真想获得支持,不如想想怎么提供更实在的合作方案,光靠道德说教没用。 不过乌克兰的批评也不是完全没道理。他们把俄乌冲突称为 “自二战以来欧洲最大侵略战争”,其实是想把自己塑造成国际秩序的受害者,通过国际舆论给俄罗斯施压。 这种策略在西方那边可能管用,但在上合组织这边就不太灵了。因为上合的成员国大多经历过被干涉内政的历史,对这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的做法很反感。 现在的国际形势就是这样,不再是西方说了算的时代了。《天津宣言》里说 “国际体系朝着多极化方向演进”,其实就是在说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想再听少数国家指手画脚。 上合组织的态度很明确:我们不想选边站,只想好好做生意、保安全。这种立场可能让乌克兰失望,但对成员国来说,这才是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和各国谈妥,永不为敌9月1日上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会议在天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