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衔通胀时代如何防骗#【#政绩焦虑遇上身份造假#】网上有个梗:出门在外,身份都

大皖新闻 2025-09-01 09:28:52

#头衔通胀时代如何防骗#【#政绩焦虑遇上身份造假#】网上有个梗: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一张名片印不完的头衔,一页PPT放不下的成就,正成为骗子的“财富密码”。

当虚假的身份与真实的利益绑定,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便拉开了序幕。

近日,某男子打着“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中心(UNIPC)高级专员”“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等一系列头衔四处活动,引发广泛关注。

这位“房专员”行事高调,频频露面。他穿着定制的“联合国军服”,乘坐悬挂“黑色外交车牌”的轿车。他背后的“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中心”甚至设有官方网站,能查询到他的身份信息。

然而,联合国官网信息显示,其下设机构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中心”“联合国国际维和基金”等。“房专员”精心包装的一切,从机构、头衔到证件、网站,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房专员”的闹剧并非孤例。就在几个月前,一家名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中心”的假冒机构,还与某地签下高达百亿的合作项目。

从自封“国务院参事”的假领导,到兜售“量子科技”的假富商;从批量生产“结业证书”的“中国国学院大学”,到查无此人的“名牌大学教授”,一幕幕“假人假事”的荒诞剧轮番上演。

在信息日益便捷的今天,为何这些骗局总能屡屡得手,骗子们甚至登堂入室、谈笑风生?

分析这些骗局,不难发现一些共性,骗子深谙“名不正则言不顺”的道理,很擅长利用人们的心理期待与迫切需求。具体来说,骗术大体有以下几种。

其一,自上而下,围猎主官。这是所有骗术“一招制敌”的诀窍。他们信奉的是“搞定一人,搞定一切”的权力围猎法则。与其在基层反复拉扯,不如“直捣黄龙”,从最有决策权的领导干部入手。一旦领导被说服,尤其是在公开场合表态之后,骗局就变成了“面子”问题,基本可以畅通无阻。

其二,权威打底,放大头衔。“国字头”“中字头”“联合国”是骗子的最爱。“中字头”的假央企,各类打着“中华”“全球”“华人”“基金会”旗号的山寨协会、非法研究院,都是此中“高手”。核心业务往往是颁发各种假冒伪劣的牌匾证书进行敛财。名称越长、结构越复杂,就越能营造一种“不明觉厉”的神秘感与权威感,让普通人在心理上先矮三分,不敢轻易质疑。

其三,网络造势,虚实结合。数字时代,骗子用虚假信息制造“完美人设”。搭建足以乱真的虚假官网,通过旗下控制的自媒体,大量发布精心炮制的假新闻、假动态,互相引用,形成信息闭环。如今,他们更是用上AI生成技术,伪造“领导”视察、会议签约的图片和视频,让线上的一切看起来无懈可击。一旦被带入这种“沉浸式骗局”,就很容易轻信。

其四,仪式包装,营造氛围。骗子往往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组团出道”,其所谓的办公地点、团队成员,可能都是假的。他们最擅长的是举办各种签约仪式、发布会,尤爱加上“首届”“国际”的标签,场面隆重,流程正式,为虚假的合作项目进行“信用背书”。场面一热闹,大家就信了。当地方领导与他们握手言欢的照片见诸媒体,这种场景本身就成了欺骗下一批人的有力“证据”。

其五,攀扯关系,设立壁垒。这是他们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防线。等你想核实时,他们就搬出“保密协议”“内部消息”,要么暗示“这项目有背景”,要么直接用“领导亲属”的身份吓唬人。结果就是当事人既不好意思追问,又没办法核实。

骗局屡屡得手,除了骗子狡猾,更在于精准利用了一些社会焦虑。你焦虑没资源,他送来资源;你焦虑没捷径,他提供捷径。

谁不渴望成功?谁不希望发展得更快?骗子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这些我们内心最真诚、最迫切的愿望,变成了可以利用的“软肋”。

上当受骗,一方面是因为“急于求成”的心态。一些地方在“政绩焦虑”下重速度、轻审核。在“机不可失”的观念驱动下,有了“先上车后买票”的侥幸心理,最终“请来李鬼,拜错庙门”。

另一方面,是因为对“圈子”的迷信。骗子兜售的,往往不只是一个项目,更是一种“进入高端圈层”的幻觉。他们把自己塑造成掌握顶级资源的人,迎合了一些人“办事要靠人”的心理,从而失掉了理性判断。

在招商引智工作中,面对形形色色的“假”,我们必须多一份冷静与小心。

调查不能打折。专业调查必须作为所有合作项目的前置程序,要对合作方的股东结构、资金来源、经营历史进行穿透式核查。这个过程不能因任何“领导催办”“特事特办”“时间紧迫”而打折扣。它或许有些麻烦,却是最可靠的保护。

养成核查习惯。自称部委下属的机构,就直接向该部委发函征询;自称央企子公司的,就去国资委官网的“假冒国企举报平台”上查一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更能清晰展示企业的经营状况。凡是拒绝配合核实的,基本可以断定为假。记住,凡是主动投喂的,可能都有“料”。

戒除捷径幻想。盼着“贵人”相助、“高人”指点,这是人之常情。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成功没有捷径。那些头衔长得像绕口令、承诺回报高得离谱、行事风格异常高调又故作神秘的组织或个人,往往就是骗子。

多一分审慎的“不给面子”,就少十分被骗的“悔不当初”。发展的金钥匙,永远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揣在“高人”的怀里。(安徽时评)图系AI制作

0 阅读:19
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

真相·真情·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