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压倒“西风”!从奠定基业的“东风五号”(DF-5)到威震四方的“东风五号

联合体聊世界 2025-08-31 21:31:22

“东风”压倒“西风”!从奠定基业的“东风五号”(DF-5)到威震四方的“东风五号丙”(DF-5C)洲际弹道导弹家族谱

九三阅兵解读关注我九三看更多

“东风五号”为我国第一代两级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以四氧化二氮与偏二甲肼作为推进剂,最大射程8000~9000公里。其弹头采取了防热和抗核加固设计,并配备了突防系统以应对美苏两国当时已经开始建设的反导防御系统。“东风五号”洲际战略导弹还衍生出了“长征二号”(CZ-2)两级液体运载火箭,并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我国航天发射的主力军“长征二号丙”(CZ-2C)运载火箭。

1979年1月,东风五号导弹首次地下井热发射试验成功。1980年5月18日,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向太平洋发射的全程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从此拥有了可靠的洲际核反击能力,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具备该能力的国家。同年12月,首批东风五号导弹交付给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并从1981年开始担负战略值班任务。

然而在特殊年代背景下,部署于加固发射井中的东风五号洲际战略导弹是以打击近邻苏联西部工业区设计的,尚不具有对美国本土进行核打击的能力。因此到80年代末,东风五号导弹的首个改型“东风五号甲”(DF-5A)问世,其射程大幅增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我国射程最远的洲际战略导弹。在1985年至1995年间,第二炮兵部队还对“东风五号”/“东风五号甲”导弹基地实施了改造,部分导弹以水平状态贮存于山体隧道内,显著提升了生存能力和战备可靠性。

1999年我驻南联盟大使馆遇北约空袭后,“995工程”全面启动,对“东风五号甲”战略导弹的升级也同样被纳入其中。至“十一五”末期,具备分导式核弹头投送能力的“东风五号乙”(DF-5B)洲际战略导弹开始交付,并于2012年左右投入战备值班。2015年9月3日,DF-5B洲际弹道导弹作为核导弹第一方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首次公开展示并接受检阅。在201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DF-5B洲际导弹方队再次亮相。

2017年美国国防情报局发布报告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共列装约20枚DF-5系列洲际弹道导弹(西方代号CSS-4),其中包括已于当年进入试验阶段的最新改进型号,也就是即将在几天后的9·3阅兵上正式登场的“东风五号丙”(DF-5C)洲际弹道导弹。DF-5C导弹将搭载多枚分导式核弹头,其射程同样将覆盖美国全境,突防能力更强,精度更高。与此同时,我国还在持续建造新的加固发射井,并配套部署虚假发射井与发射阵地,以全面提高战略核反击力量在遭遇全面核打击下的生存能力。

0 阅读:61
联合体聊世界

联合体聊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