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架歼-35、200架歼-10CE、24架空警-500,伊朗空军敢不敢接? 伊朗空军不是不想买中国战机,而是钱袋子被革命卫队死死攥着。 2025 年 6 月的那轮轰炸至今让德黑兰心悸,以色列战机精准敲掉了革命卫队空军指挥中心,三位高层将领当场阵亡,整个指挥系统陷入瘫痪。 可即便如此,传言中能让伊朗空军脱胎换骨的中国战机大单,至今仍是纸上谈兵。 伊朗空军的窘境早就不是秘密,那些上世纪 70 年代引进的 F-14"波斯猫",如今已年过五旬,全靠工程师拆东墙补西墙维持飞行。 在今年的航展上,伊朗只敢派出一架 F-14 撑场面,连当年引以为傲的 "空地竞速" 表演都取消了。更要命的是,以色列的空袭证明,这些老古董根本挡不住现代战争的洪流。 空军将领们早就盯着中国战机流口水了 —— 歼 - 10CE 在巴基斯坦实战中击落过法国 "阵风",单价 6500 万美元的价格比西方战机便宜三分之二。 歼 - 35 作为隐形战机,刚敲定出口巴基斯坦,其搭载的 PL-17 导弹能打 400 公里,正好克制以色列的 "箭" 式防御系统;空警 - 500 更能解决伊朗的致命短板,它的数字相控阵雷达能同时跟踪数百个目标,5700 公里的航程足以覆盖整个波斯湾。 但算盘打得再响,也得看革命卫队脸色。这个掌控着伊朗 40% 财政收入的 "经济帝国",每年躺着 280 亿美元利润,却把钱袋子捂得比谁都紧。 6 月以色列空袭后不到一周,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就高调宣布 "已准备好升级版导弹",紧接着试射的 "霍拉姆沙赫尔 - 4" 弹道导弹成了香饽饽。 在他们眼里,导弹是 "一招制敌" 的撒手锏,花几亿美元买战机远不如搞导弹划算。这种思路让空军很受伤:去年好不容易从俄罗斯订了 24 架苏 - 35,到现在连影子都没见全,反观革命卫队的导弹库却越填越满。 钱的问题更现实,按巴基斯坦的采购价算,48 架歼 - 35 加 200 架歼 - 10CE 的总价至少要 160 亿美元,这还不算空警 - 500 和配套的导弹、维护设备。可伊朗里亚尔对人民币汇率已经跌到 0.00017,外汇储备早就被制裁榨干了。 革命卫队倒是有钱,但他们的账算得比谁都精:一架歼 - 35 的钱能造 5 枚 "霍拉姆沙赫尔 - 4" 导弹,在他们看来,与其花钱买需要飞行员的战机,不如搞 "无人化威慑" 更靠谱。这种 "导弹优先" 的战略,让空军现代化成了牺牲品。 更尴尬的是伊朗的 "双线押注",一边想从中国买先进战机,一边又不敢得罪俄罗斯,毕竟苏 - 35 的合同还没履行完。中国这边也有顾虑,虽然两国在无人机领域合作密切,但战机出口涉及更复杂的国际博弈。 美国的制裁大棒悬在头顶,伊朗就算签了合同,能不能顺利拿到货还是未知数。革命卫队的小算盘也打得噼啪响:他们宁愿把钱投到自己能掌控的导弹项目,也不愿让空军通过外购战机壮大实力,这种内部权力斗争比外部制裁更致命。 说到底,伊朗空军缺的不只是战机,更是话语权。那些在以色列空袭中殉职的指挥官用生命证明,没有现代化战机护航,再强的导弹也护不住领空。 可革命卫队攥着钱袋子,满脑子都是 "导弹万能论"。中国战机再好,伊朗空军再想要,过不了革命卫队这关,一切都是白搭。 现在的伊朗就像捧着金饭碗要饭:明明有机会靠中国战机实现空军升级,却被自己人卡了脖子。歼 - 35 的隐形翅膀再硬,也飞不过革命卫队的利益高墙;空警 - 500 的雷达看得再远,也看不清伊朗内部的权力博弈。 这单生意成不成,最终还得看革命卫队愿不愿意把紧攥的钱袋子松一松 —— 但从他们紧锣密鼓搞导弹试验的架势看,伊朗空军怕是还要再等上一阵子了。
土耳其带着没有发动机、没有风洞、没有隐身涂层的“可汗”战机到迪拜,能一口气签下了
【102评论】【59点赞】
用户10xxx30
在这臆想有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