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8年,富察·明瑞为掩护主力撤退,亲率几百人断后,阻击数万缅军。当明瑞战死的

帝王八卦 2025-08-30 11:50:33

1768年,富察·明瑞为掩护主力撤退,亲率几百人断后,阻击数万缅军。当明瑞战死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乾隆大为震怒,下令将抗旨不遵的额勒登额处以凌迟之刑。 1765年,缅甸正与邻国暹罗陷入激战,为支撑前线战事的后勤补给,缅军对云南边境的侵扰愈发频繁,并且不再满足于骚扰,而是开始大规模勒索钱粮与抢掠民众。 乾隆皇帝收到云南巡抚的奏报后,决定派兵剿灭入境缅军,清缅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清廷便因情报失误犯下了严重错误,乾隆认为侵扰边境缅军战斗力很差,不足为惧。 而实际上缅甸不仅扩张野心强烈,军事实力也远超清廷预期。缅军装备了大量西式武器,在贡榜王朝统一缅甸的战争中,得到了英国的支持,在长期的战争中,缅军积累了丰富的枪械使用经验,这一点是清廷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也为后续清军的接连失利埋下了隐患。 清缅战争的第一次正式交锋,以清军失利而告结束,前线指挥的刘藻自刎身亡。 1766年,乾隆以杨应琚为云贵总督,负责组织第二次反击。 缅王辛标信得知清军动向后,下令缅军后撤。杨应琚在打了几仗,占领了整欠、孟艮后,任命当地掸族土官进行治理,留下几百士兵留守后,便率主力退回云南。 这场成果并不大的胜利,却让云南地方官员陷入盲目乐观,纷纷建议杨应琚继续进军缅甸腹地。 于是,杨应琚在整顿部队后,再次开启战事,结果先胜后败,损失惨重。 乾隆得知前线战况后,又增调了一万多兵力。 打了一年多后,乾隆感觉不对劲,因为杨应琚不时的“报捷”,可战线却反而往后了。乾隆派人调查后发现,杨应琚此前多次虚报战功,清军实际死伤人数远超奏报数字,且进展很小。 震怒之下,乾隆下令将杨应琚革职拿问。 为确保战事顺利,清廷还从各地调集兵力了二万多兵力,同时,户部专门筹集了 六百多万两军饷。 1767年5月,明瑞抵达永昌,之后又经过四个月的准备,于九月兵分两路向缅甸发起进攻。 十月下旬,清军占领锡箔;十二月初,明瑞兵分三路对缅军阵地发起猛攻,连续攻破缅军多道木栅防线,缅军节节败退。 明瑞多次派人到缅军营前挑战,缅军始终闭门不战。为打破僵局,明瑞下定决心强攻缅军大营。他集中兵力,重点进攻缅军西部精锐部队,经过一番激战,成功攻破两座缅军大营,斩杀缅军二千余人,缴获了大量枪炮、粮食与牛马。 消息传回京城,乾隆大为高兴,当即下旨封明瑞为一等公,以表彰其战功。 然而,胜利让明瑞产生了轻敌之心,他决定率军继续深入缅甸腹地。清军渡过河流后,虽然一路连战连捷,却因战线过长,粮草补给逐渐跟不上。 1768年2月初,缅军大批援军赶到,此时的清军早已疲惫不堪,粮草也所剩无几,更而且约定的增援部队迟迟未到。 明瑞深知,此时已无法与缅军正面决战,只能选择突围。 一天夜里,明瑞下令主力部队先行突围,自己则亲自率领数百名士兵断后,掩护大部队撤退。 缅军人数远超清军断后部队,很快便将明瑞等人层层包围。在激烈的战斗中,明瑞身先士卒,奋勇冲杀,最后力竭战死。与明瑞一同断后的将领扎拉丰阿、观音保等人也全部战死。 明瑞战死的消息传回北京后,乾隆既震惊又悲痛,愤怒之下,将所有罪责都归咎于北路军主将额勒登额。 额勒登额最初随兄长、参赞大臣额尔景额率领北路军出征,北路军抵达老官屯,面对缅军的坚守,清军多次进攻都未能破城,主将额尔景额也因战事不顺、忧愤成疾,最终病逝。 额尔景额去世后,乾隆任命额勒登额为北路军主将,希望他能率军南下,与明瑞的南路军协同作战。 但此前在老官屯的惨败,让额勒登额对缅军产生了恐惧心理。乾隆多次下旨催促进兵,额勒登额却始终畏缩不前,找各种借口拖延。 当明瑞大军陷入重围、急需增援时,额勒登额起初也曾想过发兵救援,但一想到老官屯之战的惨烈,便再次犹豫不决,最终选择按兵不动,眼睁睁看着明瑞所部陷入绝境。 乾隆得知额勒登额的所作所为后,怒斥其 “丧尽天良,有心贻误”,下令将其处以凌迟之刑。 明瑞的灵柩运回京城后,乾隆皇帝亲自前往吊唁,赐谥号 “果烈”,以表彰其忠勇。 明瑞出身名门望族,是承恩公富文之子、大学士傅恒之侄,也是乾隆皇帝的孝贤纯皇后的侄子。他一生征战沙场,智勇双全,却在清缅战争中为掩护主力撤退而壮烈战死,这让乾隆痛心不已。

0 阅读:48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