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连最能反华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反不动了,他破天荒地为中方说了句公道话,直言美国若制裁中国,大家最终都不会好过,鲁比奥为何一反常态为中方说好话?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跟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互有深度联系,这一点其实没人能否认。 美国如果贸然对中国下大规模制裁,不仅损害中国利益,同样会让美国企业直接“中枪”。 像最近这两三年,在芯片、通讯设备这些领域的出口管制已经让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吃了不少苦头。 失去市场、供应链受阻、成本激增——这背后都是实打实的经济账。 撤离中国、寻找替代方案不是说说那么容易,正因为这些现实压力,政策制定者越来越不敢轻言极端打压,中国不是哪个国家随便便就能“排除”掉的合作方。 美国市面上大量商品,从服装到手机,从家具到汽车零部件,不说其他,光是日常用品和基础制造,很多都离不开中国工厂的支持。 今年以来,几家大零售商公开表达了担忧:一旦政策失控、局势恶化,涨价和供应短缺将直接冲击美国家庭的实际消费。 对于普通人来说,进口商品涨价,买任何东西都越来越贵,这种日常影响比华盛顿政客在演讲里喊多少口号更具说服力。 而且许多原材料、高科技配件短期根本找不到更合适的替代来源,并不是想切割就能马上切割的。 美国面对的国际考验不在少数,东欧、中东等多个地区的局势都让美国政府分身乏术。 如果把主要精力用来孤立甚至制裁中国,战略资源会被进一步分散。 美方如果真想维护竞争力和影响力,绝不是简单地“打压对手”就能实现的,有时候更需要合作的姿态。 回头看美国国内这些年的情况,通胀、失业、民生压力都在增加。 早期美方推出的大规模“加税”措施,不但没带来什么“胜利”,反而使不少企业叫苦不迭。尤其是美国农民、制造业工人,都因为出口受阻、原材料涨价实实在在地损失了收入。 就业不稳、生活压力大,许多家庭感到一直为贸易摩擦“埋单”。 每逢大选年,这些普通人的诉求都会变得更重要,政客若一味强硬,很可能会被认为脱离民意。 因此在美国国会,围绕对华态度的争议其实在增加,有人强调安全,有人呼吁理性、谈合作,商界的声音影响也不容忽视。 鲁比奥此次说出“制裁中国最终没有赢家”,实际上,是顺应了越来越多美国人的关切。 政策制定不可能忽视经济利益,更不能不顾百姓的感受,像他这样长期反华的政客也开始“踩刹车”,是因为美国面临的真正压力正在逼近,有企业、有工人、有消费者都在承受后果。 出口管制、关税壁垒,听起来是给对手施压,其实也在反噬自己,往日当作谈判工具的极端政策,越来越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鲁比奥此次态度的改变,不是哪种立场的剧变,而是在美国内部外部矛盾同时加剧的背景下,对现实的再次认知。 他更清楚地看见,如果只盯着打压中国,忽视自家经济和全球责任,终归要付出昂贵代价。 产业链的稳定、市场的繁荣,不是“脱钩”能带来的,靠更多理性合作,才可能冲出困境。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美国这一次行为非常的恶劣,这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外交后果!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参加我们
【9评论】【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