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之前,蒋介石曾经问过他的德国军事总顾问法肯豪森:如果中日开战,中国能

琴音流转 2025-08-29 14:00:29

全面抗战爆发之前,蒋介石曾经问过他的德国军事总顾问法肯豪森:如果中日开战,中国能抵抗多久?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个问题的答案,随着1937年夏季战争的全面爆发,逐渐显现出来。 这段对话成为抗战史上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时刻。 预示着中国即将面临的严峻考验。 当时,有近70名德国军官组成军事顾问团在中国工作。 这个顾问团成为国民党军队的重要资产。 这些军官中既有刚毕业的少尉,也有经验丰富的将军。 他们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这些德国顾问大多签订的是短期合同,战争爆发后本可以离开。 但他们几乎全部选择留下。 与中国人民共同面对这场生死存亡的考验。 这种坚守岗位的精神,体现了职业军人的崇高品格。 中德军事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 蒋介石对德国人的效率十分欣赏,促成了双方最初的接触。 1928年,德国政府放弃在华特权。 获得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承认,为两国合作创造了良好氛围。 更重要的是,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受到《凡尔赛和约》限制。 许多军官在国内难以安置,这使他们愿意来华工作。 1933年,德国前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首次访华。 开始修复因德国人傲慢态度而受损的双边关系。 他要求所有在华德国军官尊重中国这个东道主。 次年,法肯豪森随塞克特再次来华。 由于精通日语,法肯豪森能与蒋介石直接交流,无需翻译。 这为双方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 这种语言优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双方建立了更密切的互信关系。 1935年塞克因健康原因返回德国后,法肯豪森接任总顾问职务。 对他个人而言,远赴中国或许是一种解脱。 他的弟弟在1934年纳粹党内斗争中被处决。 这使得法肯豪森与希特勒政权关系紧张。 法肯豪森逐渐对中国产生深厚感情。 起初他对中国态度冷淡,但随着时间推移,他越来越喜爱这个国家。 甚至差点接受蒋介石的建议成为中国永久居民。 在执行军事采购任务时,他不再优先考虑德国厂商的利益。 而是选择最适合中国需要的武器装备,不论产地。 这种以客户利益为先的专业态度,赢得了中国方面的尊重和信任。 随着抗战爆发,法肯豪森主张采取积极主动的进攻策略。 他建议歼灭驻上海的日军部队。 甚至提出空袭朝鲜和日本本土的大胆计划。 虽然这些建议超出了中国政府的准备范围,但充分显示了他对中国军事实力的信心。 德国顾问团中不同年龄层的军官对纳粹的态度存在差异。 年长的保守军官对希特勒大多持怀疑态度。 而年轻军官则多支持纳粹党。 这些年轻军官带来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有时导致与中国同僚的关系紧张。 他们生活在南京的欧洲人聚居区,很少尝试融入当地文化。 这种文化差异有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总体上没有妨碍合作的大局。 中国军官对德国顾问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比如张发奎将军就明确表示不信任德国人。 从不与他们分享机密或采纳建议。 几十年后他回忆说: "德国人给我的印象一直很差。" 这种不信任感部分源于文化差异,部分源于对外国顾问作用的不同理解。 但以法肯豪森为代表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在抗日战争初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帮助整训军队,改进战术,采购装备,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的中德军事合作,成为二战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篇章。 德国顾问们的专业精神和人道主义立场,为两国关系写下了独特的一页。 主要信源:(观察者网——抗战史上的今天:8月20日)

0 阅读: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