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这番话,既有赤裸裸的威胁,也有美式外交惯用的“先抬价、后谈判”。但懂行的人都清楚,这张“关税王牌”更像扑克游戏里的虚张声势,因为稀土博弈的底牌,早就牢牢握在中国手中。 稀土的阀门,不在白宫而在中国矿山。全球高达90%的稀土加工产能聚集在中国土地上,美国国防工业的重稀土分离能力几乎为零。从F-35战机到雷神导弹,从电动汽车到风力发电机,美国工业体系离不开中国的稀土供应。 特朗普的“200%关税”听起来吓人,实则是一剂先伤己、再伤人的七伤拳。荷兰国际集团经济学家宋琳说得透彻:关税提高到某个程度后,回报急剧下降,中国不可能因威胁而退让。一旦实施,美国汽车、军工和科技产业将率先承受成本海啸,通胀压力只会加速蔓延。 中国早在今年4月就已未雨绸缪,将稀土磁体纳入出口管制清单,建立了一套“合规-用途-可追溯”的出口管理体系。我们不再单纯“卖资源”,而是在输出规则、主导定价。你要买稀土?可以。但请先符合中国的环保标准、安全要求和最终用途审查。 特朗普曾扬言可用波音零件卡中国脖子,暗示“停供导致200架客机趴窝”。现实却狠狠打了脸:中国早已布局多元化供应链——国产大飞机C919逐渐成熟,空客订单加大,波音的市场份额不升反降。这种过时的胁迫战术,在今日中国面前已苍白无力。 稀土博弈的本质,是产业控制权与规则制定权的较量。中国几十年深耕整个产业链,从采矿、分离到金属冶炼和磁体制造,在产能、成本和环保治理上形成全方位优势。美国即便重启矿场,从提纯技术到量产能力,没有十年难以突围。 而中国早已走得更远。我们正在打造稀土回收体系、推动中国标准成为国际门槛,用技术优势和产业韧性说话。即便美欧未来重建供应链,也要被迫适应中国主导的合规框架——所谓“去中国化”,最终只会变成“不合规化”。 所以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更多是一场国内政治秀。支持率跌破39%的他,急需一场外交胜利来挽回农业州和军工资本的心。但把国家外交拆解成“生意谈判”,注定难以撼动中国的战略定力。 外交部那句“中方已多次阐明立场”短短十四字,背后是淡定与自信。中国不接胁迫式交易,不搞情绪化对抗,而是用规则、产业和标准来守住筹码。市场最终会投票,企业自会做选择。 这场博弈,没有赢家,但注定有一个输家——那就是仍然活在全球霸权旧梦里的战略幻想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中国刚把上千吨稀土打包装船送往欧洲,转身却收到德国的“退货通知”,虽然不是明着退
【1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