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与徐海东失散二十多年的女儿徐文金在广播中听到了父亲的名字,她怎么也没

大气磅礴展豪情 2025-08-28 15:07:27

1950年,与徐海东失散二十多年的女儿徐文金在广播中听到了父亲的名字,她怎么也没想到:原本以为父亲已经去世了,想不到竟然成为了开国大将![紫薇别走] 大革命失败,徐海东因参加革命被国民党通缉,报复来得迅猛而残酷,徐家亲人在这场政治清洗中丧生。 年仅几岁的徐文金被三伯父用箩筐挑着连夜逃离,从此隐姓埋名,成了别人家的童养媳。 那一夜的逃亡,成了父女分离的开始,徐海东踏上了革命征程,而小文金则在陌生的环境中艰难成长。 父亲不仅活着,还成了共和国的开国大将,她辗转多日,终于在大连见到了阔别23年的父亲。 重逢的场面并不如想象中温馨,徐海东看着眼前这个饱经风霜的女儿,眼中满含愧疚。 徐文金也在打量着这个陌生又熟悉的父亲,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在大连的两个月里,徐文金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当她提出希望父亲给自己安排一份城里的工作时,徐海东沉默了很久才开口:"现在政府负担重,不可搞特殊化。 这句话让徐文金心中五味杂陈,但她最终选择了理解和服从,带着父亲的教导,她返回了湖北农村。 徐文金嫁给了乡村医生高正凯,生下了几个孩子,生活虽然清贫,但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好景不长,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丈夫因饥饿引发的疾病去世。 徐文金成了家中唯一的顶梁柱,5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破旧的土坯房,还有看不到尽头的贫困,最困难的时候,她连几分钱一盒的火柴都买不起,只能用火石点火。 村里人劝她写信给父亲求助,毕竟徐海东是开国大将,帮助女儿渡过难关理所应当。 "父亲说过,徐家人为革命牺牲,但徐家的子女不能因此就向国家添麻烦。" 徐海东回到湖北老家探亲,他的第一站是家族墓地,祭奠那十几位为革命献身的亲人,随后才来到女儿家中。 推开徐文金家的门,徐海东愣住了,土坯房年久失修,房梁用木棍支撑着,窗户没有玻璃,屋里连一把像样的椅子都没有。 女儿为了招待他,杀了家中唯一的老母鸡炖汤,还做了豇豆、咸菜、炒鸡蛋,看着这简陋的四菜一汤,徐海东既心疼又生气:"你怎么把下蛋的鸡都杀了?" 徐文金被父亲的话说得不知所措,眼中泛起泪花,徐海东意识到自己话说重了,连忙缓和语气解释,家里就这一只鸡下蛋,杀了以后孩子们吃什么? 徐海东悄悄离开了女儿家,心中的愧疚如潮水般涌来,作为父亲,他知道女儿过得艰难,但作为一名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他不能开这个特殊化的先例。 徐海东病危,弥留之际,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在农村务农的长女,他叮嘱儿子徐文伯:"要常回去看看你大姐,我欠她太多了。" 徐海东去世后,徐文伯遵从父亲遗愿,经常回老家看望姐姐,每次见到徐文金弯腰在田间劳作的身影,他都忍不住落泪。 徐文金的几个孩子在艰苦环境中长大成人,其中两人入党,一人参军,都继承了徐家"不占公家便宜"的家训。 徐文金在湖北大悟老家安详离世,她的葬礼极其简朴,没有花圈,没有哀乐,只有乡邻们自发前来送别,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发来唁电,称赞她"毕生守拙归田,家风高洁"。 徐文金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不搞特殊化",她本可以依靠父亲的身份过上优渥的生活,却选择了在农村当一辈子农民。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也没有向组织伸手要过一分钱的特殊照顾。 网友热评: “父亲是开国大将,她却甘愿回农村种地,丈夫去世后独自养大五个孩子,连三年自然灾害都没向父亲开口,这种骨气,现在还有几人能做到?” “明明能改变命运却放弃,是不是太刻板了?如果她留在城里,说不定能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那个年代讲究的是‘不搞特殊化’,徐海东拒绝女儿,恰恰是对‘特权’零容忍,现在的‘萝卜招聘’‘子女接班’现象,不该脸红吗?” “她儿女两个入党、一个参军,孙辈当工人、教师,这才是将门之后的担当!” “某些‘官二代’开豪车炫富的新闻看多了,这种清流故事反而像‘穿越剧’。” “当农民怎么了?她用双手养活全家,没给父亲抹黑,没给国家添负担,这种‘平凡’反而让人破防!” “英雄的后代不一定要当英雄,甘于平凡并扛起责任,同样值得掌声。” “假如你是徐文金,手握‘开国大将之女’这张牌,你会选择留在城市争取机会,还是像她一样回乡务农?为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选择!” 信源:《徐海东》百度百科词条

0 阅读:132

猜你喜欢

大气磅礴展豪情

大气磅礴展豪情

大气磅礴展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