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巴基斯坦急了,要求中国海外港口控股公司(COPHC)对瓜达尔港追加投资,并提交商业开发的时间节点计划。这通急电,像一颗石子投入中巴经济走廊的深水,激起的涟漪远超港口本身。 瓜达尔港,这个坐落在阿拉伯海畔、紧邻伊朗与阿富汗边界的深水良港,水深超过14米,本该是巨轮穿梭的繁忙景象。 然而现实却有些骨感——砸了337亿、建了14年的港口,2024年拢共只过了58万吨货,连设计能力300万吨的零头都不到,2023年更是只有可怜的10万吨散货。这份成绩单,显然无法承载它“绕过马六甲通道”的雄心壮志。 巴基斯坦的焦虑,写在王毅外长访问期间巴方急切递出的要求里。他们不仅要钱,更要一个清晰的“时间表”,仿佛在催促一场迟迟未开幕的大戏。这份急切,背后是沉重的经济压力。 巴基斯坦国内政局虽在2024年大选后实现了和平过渡,但党派分歧如影随形,经济形势更是步履维艰,电力短缺曾是常态,虽有所改善,发展引擎仍需强力驱动。 瓜达尔港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旗舰项目,被寄予厚望,它不仅关乎巴基斯坦的“造血功能”,更被视作撬动区域互联互通的支点。港口的沉寂,如同一个巨大的问号,悬在巴基斯坦的未来蓝图上。 瓜达尔港的战略位置,注定了它的命运不会只囿于商业账本。它紧邻霍尔木兹海峡,距离仅约400公里,扼守着波斯湾石油东运的咽喉。 对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而言,瓜达尔港的灯火亮起,意味着能源生命线有望摆脱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多一条更短、更可控的路径直抵家门口。巴基斯坦对此心知肚明,他们明白,这份“时间节点表”的分量,与中东,特别是伊朗的脉搏紧密相连。 波斯湾的风云变幻,霍尔木兹海峡的每一次波动,都可能让瓜达尔港的战略价值瞬间凸显。巴基斯坦的催促,何尝不是在为这条潜在的生命线争取时间?他们渴望看到港口从蓝图变为现实,成为区域贸易与能源流转的枢纽,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 然而,棋盘上从不只有一颗棋子。就在中巴为瓜达尔港的未来焦灼之际,另一个大国的身影悄然靠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华盛顿已与巴基斯坦达成协议,将协助其开发石油储备。 这份来自大洋彼岸的“嫁妆”,无疑为巴基斯坦的经济困境提供了另一种想象空间。它像一股潜流,微妙地影响着巴基斯坦在瓜达尔港问题上的心态和筹码。 当巴方在王外长访问期间急切地向中方要投资、要时间表时,外界难免揣测:这份对美新达成的石油合作,是否让巴基斯坦在平衡大国关系时,多了一份底气,也多了一份对中方投入的“更高期待”?瓜达尔港的未来,似乎被卷入了更复杂的地缘棋局。 巴基斯坦的视野,显然不只在阿拉伯海。他们提及的“转道阿富汗”,指向了那条古老而敏感的瓦罕走廊。这条狭长的通道,像一把钥匙,连接着南亚、中亚与中国的西部。 若瓜达尔港的货物能经此北上,其辐射范围将骤然扩大,触及更广阔的内陆市场。这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构想,但瓦罕走廊的地形之险峻、政治之复杂,也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 巴基斯坦在催促中方加快瓜达尔港商业开发的同时,是否也在盘算着这条通往内陆的“捷径”?这条路径的变数,为瓜达尔港的“时间节点表”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也埋下了未来区域格局演进的伏笔。 瓜达尔港的灯火,映照着巴基斯坦的急切与期待,也折射出大国博弈的微妙光影。337亿的投入与58万吨的吞吐量,是现实的落差;绕过马六甲的雄心与中东、阿富汗的联动,是未来的想象。 巴基斯坦递出的那份“时间节点表”,不仅是对COPHC的催促,更像是对区域力量格局的一次试探性叩问。港口的起重机何时能真正繁忙起来,不仅取决于资金的注入和商业计划的落地,更牵动着从波斯湾到瓦罕走廊的广阔棋局。 这片深水,蕴藏的远不止是货物吞吐量,更是一个国家在时代浪潮中寻找航向的焦灼与渴望。
前脚巴基斯坦与美国签署贸易协议,美国公司将合作开发巴基斯坦的石油等矿产资源。后脚
【42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