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许世友的儿子许光,是中国第一批本科海军军官,正当前程似锦时,父亲许世友对他说:“你别干了,回老家去吧。” 主要信源:(信阳日报——许光的故事) 1965年夏天,北海舰队年轻军官许光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 这位开国将军许世友的长子,新中国首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在接到父亲请求后毅然放弃军旅前程,回到大别山老家照顾年迈的祖母。 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许光的人生,也成就了一段感人的家国情怀故事。 许光出生于将军家庭,却从不以将军之子自居。 17岁那年,他怀着对蓝色海洋的向往,以优异成绩考入大连海军舰艇学院。 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航海知识,钻研舰艇操作技术,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 1956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北海舰队,从最基层的见习军官做起。 在北海舰队服役期间,许光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 他先后在多艘舰艇上任职,从枪炮长到航海长,再到副舰长,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健。 1960年担任驱逐舰大副时,他创新训练方法,组织官兵开展实战化演练,使全舰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13年军旅生涯中,他6次立功受奖,成为同龄军官中的佼佼者。 1964年,33岁的许光被破格提拔为驱逐舰舰长,成为当时北海舰队最年轻的主力舰艇指挥官。 就在许光军旅生涯蒸蒸日上之时,1965年7月,他收到了父亲许世友将军的紧急召见。 在济南军区司令部,许世友将军神色凝重地告诉儿子,老家来信说祖母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希望许光能够退伍回乡照顾老人。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请求,许光内心经历了激烈斗争。 一边是挚爱的海军事业和光明的前途,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对长辈应尽的责任。 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选择回乡尽孝。 回到安徽金寨县老家后,许光很快适应了乡村生活。 他每天清晨起床为祖母准备早餐,白天陪着老人聊天散步,晚上为老人按摩捶背。 在照顾祖母之余,他还积极投身家乡建设。 他运用在海军学到的组织管理经验,带领村民修建了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利用气象观测知识,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还组织村里的年轻人成立读书会,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在他的帮助下,村里建起了第一个图书室,引进了新型灌溉技术,粮食产量得到显著提高。 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许能人"。 1969年3月,中苏边境珍宝岛冲突爆发,国家急需军事人才。 当召回退伍军人的通知送到许光手中时,他的祖母深明大义,鼓励孙子重返军营报效国家。 许世友将军也特意询问儿子:"想不想回海军?"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许光重返部队,被分配到东海舰队担任护卫舰副舰长。 重返海军后,许光展现出更加成熟的指挥才能。 1974年西沙海战中,他指挥新型导弹驱逐舰英勇作战,以灵活的战术击退敌方舰艇,荣立战功并晋升海军少将。 此后,他多次带队出国考察,学习国外先进海军技术,提出了"近海防御"战略构想,为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1985年,许光升任海军副司令员,参与推动国产航母研制工作,助力海军实现从近海防御到远海护卫的战略转型。 1992年退休后,许光选择回到金寨县定居。 他继续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帮助当地发展特色农业,改善基础设施,深受乡亲爱戴。 2013年许光病逝时,村民自发在村口悬挂"海军将军回家"的横幅,送别这位令人敬仰的孝孙将军。 许光的一生经历了三次重大转折:从海军新星到回乡孝孙,再到重返军营成为海军将领。 他的每一个选择都彰显了中国军人忠孝两全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 他的故事不仅是许世友将军家族的骄傲,更是中国军人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 如今,在金寨县的青山绿水间,人们依然传颂着这位海军将军尽忠尽孝的感人故事。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美国核潜艇在中国附近频频发生意外!美国海军的海狼级核潜艇本来是
【2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