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赢得对美国的生物科技或生命科学竞赛,这是《纽约时报》一篇长文的观点。原因

锐擎看科技 2025-08-27 19:42:29

中国正在赢得对美国的生物科技或生命科学竞赛,这是《纽约时报》一篇长文的观点。原因在于过去十年间,中国充分调动各方面要素,形成了一套新体制。这套体制在新药、细胞和基因技术等生命科学新技术治病应用等方面,效率是美国的15-20倍。   传统认知中,美国大医药公司主导全球大部分创新药研发和推广,资本雄厚,主要收购中小型创业型医药公司的药品或医疗技术。美国病人愿意高价购买新药,形成良性循环。但长期下来,保险公司做大,药品价格高到连特朗普都坐不住,要求降低医药价格,可打破循环困难。大公司越来越官僚,靠收购创新药,中小型公司面临美国人工成本高、合规成本高等问题,研发成本变高。过去美国体系能顺畅运转,是因为欧洲和日本审批机制等不如美国灵活,美国一枝独秀。   现在中国来了,中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首先,中国有大批医药代工公司,过去只帮西方公司生产,现在从研发到实验到生产全包。只要有想法和钱,中国医药代工公司就能做实验、中试等,若想法好且合理,真能做出药品或医疗技术。其次,中国医药研发人员工资低、效率高、干劲足,很多地方是996工作制,水平不断提高,大批海外留学归来人员在中国发展有成,国内科研院所和大学培养的该领域人才每年是美国的4-5倍,在国际上发表的文章也比美国多。中国科研创业环境已形成。   第三,中国高层重视生命科学,2015年将其确定为战略性支柱行业,此后进行大量体制改革,药品监管部门加速审批新药和医疗技术,大量医院和医生与科研人员紧密合作进行临床实验和治疗。另一方面,中国人均寿命提高,疾病增多,一些病人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接受新药或新技术治疗,有成功的案例。庞大病人基数加上极快研发效率,使中国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研发突飞猛进,效率达美国的15-20倍,但这个数据真实性待考证。   第四,中国这套体制如何赚钱呢?国内研发成功后,新兴医药公司与国外大公司达成协议,把海外权益卖给海外公司。过去几年,中国医药公司海外权益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超500亿美元,且数量会越来越大。国内外收入推动这些公司在上海科创板和香港股市的表现越来越好,这是今年上半年这两个股市的真实表现。   文章作者雅各布·德里尔是作家和编辑,过去十多年常年在上海生活,写作动因是去过无锡并与医药高层人士长时间交往。他想告诉美国人,若美国要解决特朗普提出的降低药品和医疗技术价格问题,应选择和中国合作,而不是切断和中国的联系,如不允许相关机构获美国联邦资助等。

0 阅读:2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4

用户10xxx24

3
2025-08-27 22:10

中国生物科技要超越美国,关键在于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基础研究能力。

归零

归零

2
2025-08-27 22:20

文章内容条理分明,观点明确,语言精准,值得赞赏。

猜你喜欢

锐擎看科技

锐擎看科技

锐擎喜欢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