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再拿下一个“第一”!捷克志愿者向乌克兰移交了一架黑鹰直升机。 这事儿说起来可不简单,从2023年11月发起筹款到最终完成目标,整整四个多月的时间里,超过20500名捷克和斯洛伐克民众你五十我一百地凑钱,硬生生攒出了7230万捷克克朗(约合290万美元),这每一分钱都像是这架直升机的一个零件,拼出了普通人对战争的态度。 组织的发起者一开始就说得明明白白,这架黑鹰不是用来摆着看的,是要交给乌克兰军事情报总局(HUR)执行实战任务的。乌克兰那边早就盼着这样的装备了,要知道前线士兵在俄军的猛烈攻势下,急需能快速撤离伤员、运送特种部队的空中工具。 之前乌克兰情报部门已经有过操作黑鹰直升机的经验,用它来执行战斗任务、运送物资、开展电子战,当然还有最关键的——把受伤的战友从火线上救下来。这次捷克民间捐的这架经过乌克兰航空专家检查,状态良好,一到手就能派上用场,对于正缺装备的乌军来说,这可真是雪中送炭。 有人可能会纳闷,买直升机这么专业的事儿,为啥不找政府出面,非得老百姓自己凑钱?其实捷克政府对乌克兰的支持一直挺积极,早就承诺过要捐赠攻击直升机,还帮着培训F-16飞行员。 但政府援助有政府的规矩,审批流程长不说,还得受各种国际协议限制。民间组织就灵活多了,他们算过一笔账,从美国买二手黑鹰比在捷克国内采购便宜不少,这笔众筹款刚好够支付购机费用和必要的翻新成本。 而且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干这种事儿了,之前这个组织已经给乌克兰捐过15套“维克多”防空系统、一辆T-72坦克和一套RM-70火箭炮,总价值超过230万美元,都是实打实能上战场的家伙事儿。 不过这钱筹得也不是一帆风顺。捷克国内对援乌这事一直有分歧,2022年就发生过万人反政府游行,抗议政府对乌克兰难民的支持力度太大,觉得这加重了本国的经济负担。 但即便如此,愿意为这架直升机掏钱的人还是占了多数,有人把买菜钱省下来,有人把孩子的压岁钱捐了,还有小企业主一次性捐了相当于几个月利润的款项。 组织负责人在社交媒体上每天更新筹款进度,贴出捐赠者的留言,那些“希望它能救更多人”“这是我们能做的小事”之类的话,慢慢聚成了一股暖流,让更多人愿意加入进来。 最关键的是这架直升机怎么送到乌克兰手上。黑鹰是美国制造的,按照国际军售规则,就算是民间购买也得经过美国政府批准。好在捷克和美国早有军事合作协议,之前捷克空军从美国购买AH-1Z“蝰蛇”和UH-1Y“毒液”直升机时就建立了通畅的渠道。 这次民间采购虽然流程上简化了不少,但美国那边还是得确认最终用途不是“危害地区安全”,才放行了这架直升机的出口许可。之后由捷克国防部出面协调运输,拆解后通过陆路经波兰运到乌克兰,再重新组装调试,整个过程用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 乌克兰方面收到直升机后,情报总局专门发了感谢声明,说这不仅是一件装备,更是“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对抗俄罗斯侵略、捍卫欧洲自由的证明”。 前线士兵更是激动,要知道在俄乌战场上,直升机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危险,俄军的无人机和防空导弹让低空飞行变得异常凶险。但黑鹰的机动性和防护能力比乌军现在大量使用的米-8直升机强得多,特别是经过电子战改装后,能更好地躲避俄军的干扰和攻击,这对于执行渗透任务和紧急撤离来说太重要了。 这事儿在国际上也引起了不少关注。中东欧国家像波兰、斯洛伐克都觉得捷克带了个好头,民间组织纷纷来请教经验,打算搞类似的众筹活动。 但俄罗斯媒体可不这么看,他们批评这种行为是“把平民拖入战争”,还说这些捐赠的装备最终都会变成“废铁”。不过这些声音挡不住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加入援乌行列,就像丹麦人收集渔网帮乌克兰军队防御无人机那样,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这场遥远的战争中。 现在这架黑鹰已经在乌克兰东部前线投入使用了,虽然具体执行了多少次任务没有公开,但从乌军士兵在社交媒体上偶尔透露的信息看,它确实救了不少人的命。 那些当初捐过钱的捷克民众,看到新闻里出现这架直升机的身影时,都会忍不住说一句“这里面有我的一份力”。这大概就是“给普京的礼物”这个名字的真正含义——不是要送什么攻击性的武器,而是用普通人的力量告诉世界,大家对自由和尊严的支持,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这事儿也让人们看到,在国家层面的援助之外,民间的力量同样能发挥大作用。捷克政府冻结俄罗斯资产买弹药、培训飞行员,民间就众筹直升机、收集物资,一官一民形成了合力。 虽然国内还有不同声音,虽然有人担心这样会把自己国家拖入更深的漩涡,但那些捐钱的普通人心里都清楚,他们捐的不只是钱,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守护。 就像组织负责人说的那样:“这架直升机上的每一颗螺丝,都代表着我们不想回到过去的决心。”在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里,这样的心意或许比武器本身更有力量。
三款已经露面的新一代坦克,俄罗斯的T14、德国的豹2A-Rc3型、中国的15式改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