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问金一南:“如果把中国2000亿的三峡大坝炸了,中国会怎么办?”金一南听完叹了口气说:“你知道南斯拉夫之痛吗?”美国记者的话就是在挑衅,但金一南一个聪明的反问,把记者给问住了。 一个外来挑衅直击要害设施,背后藏着啥算盘?当回应抛出那段历史旧账,局面瞬间翻转,这场对话不光是言语交锋,还牵扯出大国博弈的深层意味,到底谁在试探谁? 我们中国人讲求实干兴邦,三峡大坝就是这种精神的活例子。这座坝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酝酿,1994年正式上马,2006年全线建成。总投资两千亿左右,坝高185米,长两千多米,库容近四百亿立方米。它的作用实打实:防洪上,能挡住百年一遇的大水,保护长江中下游上亿老百姓;发电上,装机容量全球第一,年发电量顶得上好几个大型火电厂,供华中华东用电;航运上,改善了长江通道,让万吨轮船直达重庆。建设时,百万移民搬迁,工程队克服地质难题、水文挑战,全靠自力更生。国际上,有些西方势力眼红,各种质疑环境影响、安全隐患,但我们建成了,就是实力证明。中国人做事,向来低调务实,这坝不光是水利工程,更是国家脊梁。 说起这个对话,得提金一南。他是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主攻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际冲突处理。写过《苦难辉煌》《为什么是中国》等书,讲中国从百年屈辱到复兴的道理。那个美国记者的问题,明显带刺,假设破坏核心设施,试探中国底线。金一南没直接怼回去,而是反问南斯拉夫之痛。这痛,指19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时,导弹击中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三名中国工作人员牺牲,邵云环、许杏虎、朱颖。那时,中国严正抗议,美国说情报失误,赔了点钱,就这么搪塞过去。中国当时实力有限,只能外交交涉,但这事成了全国心头刺,提醒大家落后就要挨打。从那以后,中国加速国防现代化,经济军事实力飞跃。 这个反问不简单。它把话题拉回历史,点明当年中国忍辱负重,但现在不同了。中国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防建设日新月异。假如真有人动三峡,中国会用一切手段维护主权,包括外交、经济、军事回应。金一南在书里强调,国家安全靠实力,腰杆硬才能不被欺负。这对话流传开,很多人觉得解气,因为它反映中国自信。过去,我们总被西方压制,现在能平视世界。像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稳住阵脚,坚持互利共赢;南海问题,中国维护权益,建岛礁,巡航护航。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分裂图谋,那些所谓的“台湾当局”闹腾,也改变不了两岸一家的事实。 再看全球格局,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帮沿线国家建基础设施,共享发展。相比有些国家到处点火,中国讲和平共处。金一南观点,国家兴衰看战略眼光。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全靠共产党领导,靠人民奋斗。南斯拉夫事件后,中国没停步,航天、高铁、5G领跑世界。三峡大坝运行稳,周边防空体系严密,导弹拦截技术先进,谁想动歪脑筋,得掂量后果。 这个故事启示大。实力是硬道理,中国人记着历史教训,不断自强。金一南的话,代表一代军人的担当。面对挑衅,不卑不亢,用事实说话。现在,中国在国际上更有话语权,联合国贡献大,推动气候协议、疫苗援助。西方有些势力还想遏制,但中国走自己的路,让他们说去。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高铁四通八达,脱贫攻坚全胜,乡村振兴起步。这一切,源于对历史的清醒认识。 当然,发展中还有挑战。科技卡脖子问题,得加大创新;生态保护,三峡库区移民安稳了,但环境监测不能松。金一南书里说,和平不等于安全,得维护利益,拿出拳头。但中国不称霸,求合作共赢。像中俄友好,中欧贸易,都在稳固。南斯拉夫之痛,让我们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跟着党走,民族复兴指日可待。 总的来说,这个对话不光是场口水仗,更是时代镜像。中国从被动到主动,靠的是实干。老百姓聊起这事,总说现在国家硬气了,不怕事,但也不惹事。未来,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会更稳。
美国服了,全世界不得不服!美国财长贝特森最近在东京说的话挺让人关注,他直白说
【45评论】【9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