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一个千古之谜:1976年,周总理陷入了时断时续的昏迷之中,他在一次清醒时,嘴唇微动发出呜呜的声音,卫士们反复的猜测并向总理提示一桩桩事情,总理见卫思说不准他心思,神情变得焦急起来,又吃力的说:“呜呜,钓鱼台那个……” 周恩来从小就聪明,上学特别用功,先在私塾念书,后来去了天津南开,那时候就参加学生运动,1920年他去法国勤工俭学,接触到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还帮着建旅欧支部。 回国后他干了不少大事,领导工人罢工,指挥武装起义,长征时候协调部队转移,抗日时期在重庆管南方局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政务院总理,后来是国务院总理,管外交和经济建设,推动了很多工业项目,比如大庆油田,他还调解党内一些分歧,坚持工作到1972年确诊膀胱癌那会,还在岗位上忙活。 邬吉成比周总理小不少,家里穷,父母早早没了,他小时候流浪街头拾荒。 1938年才加入抗日队伍,在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当战士和通信员,打过好几次仗,负伤三次,还当上战斗模范,升到班长和副排长。 1945年他调到延安中央警卫团,负责站岗守护七大会议,1947年护卫中央领导在陕北转移,干了不少警卫任务。 建国后他进了中南海警卫部门,1970年代负责钓鱼台国宾馆安全,护送过外宾,比如尼克松访华时候的基辛格啥的,长期做高层保卫工作。 周恩来和邬吉成其实早就有交集。 1945年,邬吉成在延安杨家岭站岗,一开始没认出穿皮夹克的周恩来,还差点把他拦门外,这事后来成了他被班长念叨半辈子的糗事。 周恩来没计较,还经常关心警卫员的生活,邬吉成回忆说,周总理转战陕北时候指着星星跟他讲光芒永存。 周恩来管外交时候,接待过多少国家领导人,邬吉成负责安全,从不马虎。周恩来生病后,还想着国家大事,邬吉成也一直坚守岗位。 周恩来早年求学经历让他懂得国际大事,邬吉成从战士到警卫局副局长,靠的就是忠诚和实干。周恩来推动经济建设,邬吉成保障安全,两人工作上互补。 周恩来确诊癌症后,坚持治疗同时还工作,邬吉成那边钓鱼台接待外宾,一点不松懈。 1976年1月2日中午,周恩来在医院重症监护,陷入时断时续昏迷。 一天他又一次微睁眼睛,嘴唇微动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卫士们反复猜测并向他提示一桩桩事情,他见卫士说不准心思,神情焦急起来,又吃力说“呜呜呜钓鱼台”那个。 护士们把耳朵贴到他唇边勉强辨出“钓鱼台”三个字,卫士长突然惊呼该不会是邬吉成,本来眼神涣散的周恩来突然瞳孔聚焦,用尽力气点头。 这个动作让在场人震惊,谁想到生命最后周恩来要见的竟是普通警卫员。接到电话邬吉成正在布置钓鱼台国宾馆警卫,听说召唤他瞬间红眼眶,冲到医院发现周恩来刚打止痛针又昏迷。 从下午两点到凌晨五点,他走廊来回踱步,邓颖超劝他回家,他恳求再看一眼,隔着门看到周恩来瘦脱形,敬礼时泪水晕开衣襟。 周恩来为何弥留点名见警卫员,是放心不下钓鱼台外宾安保还是特殊使命,邬吉成晚年回忆仍困惑,哪怕周恩来多清醒五分钟。 1月5日,周恩来病情加重,接受最后手术,两天后恶化,1月8日上午9时57分在北京三〇五医院去世。 治丧委员会成立,邬吉成负责安全保卫,组织车队护送灵车通过长安街,沿途群众自发聚集,队伍绵延数十里,有人抛撒食物致哀,学生举起横幅,广场白花堆积。 追悼会上电视播放,毛泽东观看眼睛湿润。葬礼无遗体告别无墓地,遵遗愿骨灰撒向大河。邬吉成负责执行,将骨灰带到黄河入海口撒入江水。
1955年,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之后周总理的
【2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