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人美心善”!8月24日,南京,高铁站一位女子不顾形象跪在地上咬掉自己的穿戴甲,周围人正纳闷这是干啥,再一看才明白,她旁边躺着位浑身抽搐、口吐鲜血的男子。 (信源:光明网——高铁站有旅客瘫倒在地,广东女护士咬掉穿戴甲,300秒极限救人) 在人潮涌动的南京南站,一名旅客的突然倒地,将粤北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护士李梦旖抛入了一场仅有300秒的极限考验。这并非一次排班表上的任务,而是一场在她休假途中、带着两个孩子等待末班车时的突发“轮班”。 事后,她一句“我不是英雄,只是换了个地方上班”的自谦之语迅速传遍网络。然而,这句朴素的话语背后,却浓缩了一位母亲的艰难取舍、一名护士的专业本能,并向我们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发出了深刻的拷问。 抉择的瞬间,李梦旖内心的天平两端,一端是“母亲”的身份,身边是两个年幼的孩子,眼前是即将错过的最后一班开往苏州的高铁;另一端是“护士”的本能,远处是命悬一线的陌生人,耳边是车站警卫人员急切的呼救声。 她没有沉溺于犹豫,一句对儿子的嘱托“等我回来”,便将背包塞给孩子,决然地冲向数百米外的A4检票口。这个奔跑的背影,承载着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暂时告别,和一个医者对生命的坚定承诺。 这场内心博弈最直观的体现,是她救援前的一个动作。她为了游玩化了精致的妆容还带了穿戴甲。但为了避免在急救过程中划伤患者,她毫不犹豫地摘下戒指,甚至用牙齿生生咬掉了指尖上坚硬的穿戴甲。 这个近乎“粗暴”的细节,象征着一次身份的快速剥离。它将一个爱美的、正在享受假期的母亲,瞬间切换回一名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急救人员。这个动作或许带来了物理上的痛感,却更深刻地映照出她内心责任感的强大力量。 当她完成救援,气喘吁吁地跑回孩子身边时,儿子一句“妈妈你真伟大”的童语,是对她行为的最高赞誉。这让她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也让这场职业伦理对母性牵绊的超越,在家庭内部完成了最温暖的价值闭环。 在短短300秒内,她有条不紊地指挥疏散周围人群,为患者创造了安全的救助空间。她专业地清理患者的口腔异物以防窒息,并持续监测其生命体征,一系列操作精准而有效,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生机。 她的行动,不仅挽救了一个家庭,而且还为她的孩子树立了榜样。而后公众也赠予她“穿黑裙子的白衣天使”这一称号,也说明社会对这种精神的敬意,早已超越了那身圣洁的制服本身。她的行为证明,对于真正的医者而言,救死扶伤的职责从不因脱下工作服而终止。 幸运的是,李梦旖的善举得到了一个温暖的结局。从车站广播的紧急呼叫,到工作人员帮助照看孩子,再到乘务员为她一家开启快速通道,使其在列车发车前一秒惊险登车。 一个由陌生人的善意临时组成的支撑网络,确保了这位凡人英雄没有“流汗又流泪”。这个结局令人欣慰,也让整个事件充满了人性的温度。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当时任何一个环节的善意未能衔接,李梦旖是否就要独自承担误车、改签、住宿甚至行程泡汤的全部成本?对善行的激励,不能总是依赖于环环相扣的“运气”。 所以说我们应该构建一个让救人者能够安心救人没有后顾之忧的环境。而不是像之前的武大学生救援案,仅仅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学生,就否定他的救人成果,而指责他。 社会需要构建一个更可靠的制度化安全网。例如,建立“见义勇为绿色通道”,为施救者优先解决因救助行为产生的行程问题。又如,推广覆盖相关隐性成本的“见义勇为保险”,让行善者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同时,在高铁站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普及并加强维护AED等急救设备,也是将应急响应的责任更多地从个人肩上转移到公共系统之上的重要举措。 李梦旖的300秒,是人性光辉的极致绽放。但对她的最高致敬,不应仅仅停留在网络的赞美和荣誉的授予。我们更应将此作为一个契机,去审视并完善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个真正强大的社会,不仅需要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更需要一个能让普通人在选择善良时毫无后顾之忧的环境。唯有如此,才能让“换个地方上班”从一次惊心动魄的极限考验,变为一种被社会温柔托举的安心常态。
[中国赞]“人美心善”!8月24日,南京,高铁站一位女子不顾形象跪在地上咬掉自己
韫晓生
2025-08-25 17:30: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