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条哈巴狗!”1936年,一美国女子在中国海关被盘查时,将偷来的熊猫说成小狗,成功将熊猫带回美国。让她想不到的是,她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这么可爱的熊猫,我一定要带它回美国。”露丝凝视着眼前毛茸茸的小家伙,兴奋地说道。这个被命名为苏琳的小生命,此刻正安静地蜷缩在露丝怀中,丝毫不知自己即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只活着离开中国国土的大熊猫。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对中国特有的大熊猫充满好奇。1926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两个儿子曾到中国猎杀大熊猫并将制成标本带回美国,引发了西方的“熊猫热”。 露丝为了完成丈夫未搜寻大熊猫竟的心愿,在丈夫去世后,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丈夫留下的全部遗产。在做好充分准备后,露丝精心组建了一支多达19人的探险队伍。 在华裔资深向导杨昆廷的引领下,历经两周不辞辛劳地寻觅,探险队终于在四川汶川山脉的一处树洞里发现了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幼崽。露丝瞬间喜出望外,仿佛找到了世间最珍贵的宝藏。她为这只熊猫幼崽赋予了一个可爱的名字“苏琳”。 在那个时期,国民政府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法规,不过海关有着明确规定,严禁活体动物被携带出境。露丝借助美国使馆之力,向当时的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之后,她为了将那只熊猫幼崽顺利带出,竟以“外形独特好似哈巴狗”这样的不实说法来蒙混过关。 在过海关时,她更是用区区两美元去贿赂海关工作人员。最终,她如愿带着熊猫幼崽登上了前往美国的客轮。 1936年12月,当露丝领着名叫苏琳的小家伙踏上旧金山的土地时,立刻在当地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芝加哥动物园得知这一消息后,毫不迟疑地开出了一笔可观的价格,顺利把苏琳纳入了自己的园区。 在苏琳首次面向公众展出的那天,前往芝加哥动物园一睹其真容的人潮如汹涌的潮水般涌动,参观人数轻松突破了万人。 然而悲剧很快降临:动物园饲养员完全不了解大熊猫习性,给苏琳喂食煮熟的白菜和萝卜叶。1938年4月,刚满一岁多的苏琳遭遇了不幸。它不经意间误吞了一根橡木棍,这根木棍尖锐的部分直接戳穿了它的喉咙,伤口很快就出现了感染的状况。尽管人们尽力救治,但感染不断恶化,最终还是无情地带走了它的生命。 此后,露丝的所作所为如同导火索,点燃了西方偷猎大熊猫的熊熊烈火,一时间偷猎之风在西方甚嚣尘上。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迅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即刻加大了对大熊猫的保护力度。在1950年,《稀有动物保护办法》正式颁布实施。 而回顾露丝的那段经历,它绝称不上是什么值得传颂的传奇,反倒像是弱肉强食旧时代刻下的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疤,时刻提醒着人们曾经对珍稀动物的伤害。 这一切都在警示着我们,只有国家繁荣昌盛、法治体系完备、国民意识觉醒,我们才有能力和底气去捍卫文明与自然的尊严。如今,中国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易危”降了下来,这看似简单的降级背后,是几代人持之以恒的坚守,是复兴征程中无数的艰辛付出与不懈努力。 信息来源: 华西都市报|2002.11.4《扮哈巴狗 首只大熊猫“偷渡”美国》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当地时间2025年8月23日,菲律宾武装部队西部司令部已命令,非法坐滩在仁爱礁的
【192评论】【9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