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苏联的一名醉汉被带到警局,随后遭到了殴打,不幸去世。三名警察搜查他的证件时,发现他的工作单位,居然是克格勃…… 1980年的莫斯科地铁站,一个普通的醉汉和三个值班警察之间的冲突,本该是件小事。但当警察翻开死者证件时,上面的两行字让他们魂飞魄散: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少校。一桩普通的打人案件,竟然牵出了苏联政坛最高层的权力斗争,改写了这个超级大国的命运走向。 1980年,苏联社会表面平静,实际上暗流涌动,正处于勃列日涅夫后期,经济停滞,官僚腐败,社会矛盾一触即发。维亚切斯拉夫阿法纳西耶夫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为历史的关键人物的。 阿法纳西耶夫是克格勃的一名少校军官,40岁,在苏联第八总局工作,负责政府机要通信。12月26日这天,他刚过完40岁生日,和朋友们聚会喝酒庆祝。那个年代物资短缺,他收到的生日礼品在普通人看来相当丰厚:香肠、熏肉、伏特加、白兰地等等,装了满满一大包。 晚上九点多,阿法纳西耶夫告别朋友,准备回家。但酒精发挥了作用,他在温暖的地铁车厢里睡着了,一觉睡到终点站日丹诺夫站。负责清车的女工发现了他,本来想叫醒他下车,但看到那个装满好东西的提包后起了贪念,想趁机拿走一些。 阿法纳西耶夫虽然醉了,但职业敏感让他及时醒来,抓住了这个女工,大喊”抓小偷”。女工不但不认错,反而恶人先告状,把阿法纳西耶夫拖到地铁警务室,向三个值班警察告状,说他是醉鬼和流氓。 三名值班警员在执勤期间也喝了酒,此时酒精上头。他们听了女工的一面之词,没有调查真相,反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阿法纳西耶夫的那个提包上。看到里面的”好东西”,他们也起了贪念,打发走女工后,要求”调查”提包的来源,实际上是想据为己有。 阿法纳西耶夫作为经验丰富的克格勃干部,当然看穿了这种把戏,当场戳穿了他们的真实意图。被人揭穿丑行,三个警察觉得丢脸,酒精作用下更是怒火中烧。阿法纳西耶夫试图掏出证件说明身份,但愤怒的警察们哪里听得进去,对他拳打脚踢,直到将他打得不省人事。 等到三人的怒火平息,阿法纳西耶夫已经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其中一个警察捡起掉在地上的红色证件翻开一看,瞬间酒醒了——工作单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军衔:少校。 这下可闯了大祸。按规定应该立即送医抢救,但他们的上级地铁分局长鲍里斯巴里舍夫却做了个愚蠢的决定:销毁证据,伪造现场。他们处理掉阿法纳西耶夫的证件和物品,把昏迷的他拖到莫斯科郊外的雪地里抛弃,伪装成抢劫杀人案。 五天后,阿法纳西耶夫在医院不治身亡。消息很快传到两个关键部门:他工作的克格勃和管理警察的内务部。巧合的是,这两个部门的头头正是苏联政坛上斗得你死我活的对手。 克格勃主席是尤里安德罗波夫,这人手段老辣,野心勃勃,一直想往上爬。内务部长是尼古拉晓洛科夫,是勃列日涅夫的铁杆心腹,权势熏天。安德罗波夫从1967年起担任克格勃主席,在苏共中央政治局也是重要成员。两人都是”接班人”的热门候选,彼此视对方为眼中钉。 一个克格勃特工被内务部警察活活打死,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弹药,正好砸到安德罗波夫手里。他立刻下令全力调查此案,而且要把事情闹大。晓洛科夫那边也慌了,赶紧动用内务部力量阻挠调查,想把盖子捂住。 于是莫斯科街头出现了奇景:克格勃的调查组在前面查案,内务部的探员在后面盯梢;安德罗波夫甚至派出阿尔法特种部队保护自己的调查人员。苏联两大强力部门为了一个少校的死,在首都展开了真刀真枪的暗战。 在克格勃的强力推动下,案件真相很快水落石出。那三个打人的警察和企图掩盖事实的分局长一个都跑不掉。但安德罗波夫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几个小警察,他要的是扳倒晓洛科夫。 调查范围迅速扩大,内务部系统的腐败问题被一一挖出。人们震惊地发现,这个曾被塑造成人民卫士的部门,从上到下已经烂到了根。晓洛科夫的贪腐证据确凿,包括大量赃款和走私的奔驰轿车。在那个高官都只能坐国产车的国家,这简直无法想象。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安德罗波夫顺利接班,成为苏联总书记。晓洛科夫的政治生命随即终结,被立即免职接受调查。1984年底,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内务部长知道大势已去,为了不连累家人,穿上崭新的大将礼服,挂满勋章,在自己的别墅里用猎枪结束了生命。 他到死可能都没想明白,自己的倒台不是因为比别人更贪,而是因为在权力斗争中输了。他输给了一个更冷酷、更善于抓住机会的对手。而那三个普通警察,为了一个提包里的食物和酒,不仅毁了自己的前程,还无意中改变了苏联的政治格局。 这起看似普通的醉汉被打死案件,揭露的不仅是基层执法部门的腐败问题,更是苏联政治体系深层矛盾的缩影。一个醉酒回家的克格勃干部,用自己的生命见证了这个超级大国政治变革的历史时刻。
1977年香港回归之前的香港皇家警察;这是他们在维护社会治安。那时候香港警察被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