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4月,陈毅被叛徒陈宏诱骗下山,陈毅下山后因口渴,向一位正在洗衣服的少妇讨水喝,谁知少妇竟是叛徒妻子,叛徒妻子的一句方言,竟救了陈毅的命。 在1937年赣粤边区,一场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悄然展开,革命领导同志陈毅被叛徒书信诱骗下山,途中口渴讨水,竟从叛徒妻子一句方言中察觉端倪,这句话无意中化解了生死危机,背后真相究竟如何?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赣粤边区,南方红军游击队面临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封锁,陈毅同志和项英同志领导部队坚持斗争,已有两年时间没跟中共中央取得联系。那时候,部队驻扎在梅岭斋坑一带,条件艰苦,敌人层层围堵,妄图消灭这支革命力量。陈宏原本是地下联络员,负责传递情报,谁知他在返回途中落入敌手,经不住严刑拷问和利诱,背叛了组织,向国民党反动派供出了陈毅等多位领导同志的情报,还暴露了地下交通站糖铺的位置。这事直接导致敌人布下天罗地网,企图一网打尽。 国民党反动派得到情报后,马上行动起来,先策反了糖铺负责人黄亚光,让他充当内应,又逼陈宏写了一封假书信,声称中共中央派人带来重要指示,要负责同志去大余城南饭店见面。这封信通过黄亚光传到红军手里,当时陈毅同志他们听到中央消息,心情激动,毕竟两年没音讯了,谁敢耽搁?陈毅同志决定亲自下山探明情况,带着黄占龙同志出发。 下山路上,陈毅同志他们到了大余县城,为了稳妥,先去陈宏家打听虚实。陈宏老婆正在河边洗衣服,陈毅同志口渴,就上前讨水喝,顺便问陈宏在哪,自称是老朋友来访。陈宏老婆用当地方言说陈宏去了团部,陈毅同志对这种土话不熟,竟听成了去糖铺。这下子警觉了,因为糖铺是秘密联络点,绝不能随便告诉家属,肯定有猫腻。 陈毅同志他们没声张,赶紧往糖铺方向走,远远看到那里有国民党士兵把守,形势不对劲。两人转身去了附近茶庄,正好碰上原糖铺工作人员老曾,老曾一见他们就变了脸,低声说黄亚光和陈宏都叛变了,糖铺已被敌人控制,赶紧撤。陈毅同志他们在老曾带领下,从小道溜出县城,避开了敌人的埋伏。 撤回途中,发现梅山脚下国民党士兵一大群,原来陈宏等不到人,怕夜长梦多,就带着敌军包围斋坑。项英同志他们留守斋坑,早察觉敌情,及时转移藏匿起来。国民党士兵搜山一无所获,气急败坏放火烧山,谁知天公作美,下起大雨,把火浇灭了。敌人没法子,只好在天黑前撤退。 撤退路上,差点和赶回的陈毅同志他们撞上,陈毅同志果断藏进路边草丛,等敌人走远,才喊出暗号“我是老刘”,警卫员宋生他们听到声音,陆续出来会合。为防第二天敌人再来搜,一行人连夜转移到三十里外另一个山头,总算躲过这一劫。 这个事件发生在1937年4月中旬,国民党反动派通过叛徒陈宏和黄亚光的背叛,设下圈套,想活捉陈毅同志他们,破坏南方游击队的领导核心。但陈毅同志机警过人,从一句方言误听中识破阴谋,保全了力量。这事也提醒大家,革命队伍里混进叛徒是多大危害,敌人手段阴险毒辣,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回顾那段历史,陈毅同志在赣粤边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经历了无数次围剿脱险,靠的就是对党的忠诚和群众基础。叛徒陈宏出卖同志,换来所谓好处,可最后也没落好下场,历史证明背叛人民的下场总是可耻的。国民党反动派当时控制大局,却没能消灭红军火种,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意志坚强,策略正确。 陈毅同志后来在抗日战争中发挥更大作用,领导新四军开辟根据地,为民族解放立下汗马功劳。这次脱险不是巧合,而是长期斗争经验积累的结果。方言救命的事,表面看是运气,其实体现了游击战中随机应变的智慧。敌人想通过内部瓦解来取胜,但共产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经得起考验,这才是胜利根本。 如今我们回想1937年4月的事,感慨万千。那时候国家积贫积弱,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才有今天的新中国。叛徒陈宏那种人,贪生怕死,投靠敌人,终究被钉在耻辱柱上。陈毅同志的经历告诉我们,坚持原则,相信群众,就能化险为夷。 赣粤边区游击战是南方三年游击战的缩影,陈毅同志写下《梅岭三章》等诗篇,记录了那段苦难辉煌。敌人围堵三年,部队减员严重,但精神不倒,保存了革命种子,为后来抗日统一战线打下基础。这次陈宏诱骗事件,只是众多考验之一,却突出体现了领导同志的胆识。 历史教育我们,党内团结至关重要,防范叛徒渗透是永恒课题。国民党反动派失败,就在于脱离群众,靠阴谋诡计维持统治,最终被人民推翻。陈毅同志脱险后,继续指挥部队转移,避开敌锋芒,等待时机反击。 整个事件从4月中旬开始,到脱险结束,没几天时间,却关乎南方红军存亡。陈毅同志没慌乱,冷静判断,从讨水喝那句方言入手,层层推理,识破全盘计划。这份智慧,值得后人学习。 如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靠的就是这种不屈精神。回看1937年,感慨时代变迁,但初心不变。叛徒陈宏的教训,警醒我们警惕一切形式的机会主义。
1937年4月,陈毅被叛徒陈宏诱骗下山,陈毅下山后因口渴,向一位正在洗衣服的少妇
蕊蕊聊过去
2025-08-23 14:22: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