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日本人砂原惠改名换姓化名张荣清,并谎报中国国籍,加入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屡次立功,参加抗美援朝,但不久之后他的身份暴露了。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日本少年隐瞒身份,投身中国革命队伍,浴血沙场,却因一纸家书真相大白,他的故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与忠诚? 砂原惠出生在1933年的日本福冈县,一个普通家庭。 父亲是矿业工程师,受雇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负责矿产勘探。1938年,全家迁居中国东北阜新矿区。那时东北被日本占领,砂原惠从小在日本人社区长大,学日式课程,但也接触当地风俗,学会东北话。1945年,日本投降,关东军溃败,父亲染病去世,母亲带着他无法返回日本,只能滞留当地。战后东北乱局中,他目睹民众清算日伪势力,亲见东北民主联军维护百姓,逐步融入中国生活。 1948年,砂原惠15岁,他利用多年在中国积累的语言和经验,化名张荣清,谎报自己是中国雇农,加入东北民主联军,后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70师侦察兵。 那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他随部队投入战斗。作为侦察兵,他多次潜入敌区,收集国民党阵地情报,帮助部队攻克要塞,立下功劳。战役从锦州到沈阳,历时52天,他见证解放军围歼国民党东北主力,东北全境解放。接着是平津战役,他继续担任侦察任务,提供敌军部署信息,助部队推进华北。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他随志愿军入朝,三年间在严寒战场上执行任务,多次完成侦察和作战职责。 1953年,母亲病重,组织慰问家属时,通过户籍核查,发现他的日本出身。长官确认后,他被调离前线,安置在东北老航校日俘管理处,从事后勤。 砂原惠的故事反映出国籍不是评判标准,行动才见真章。他虽出身日本,却为中国革命出力,这在历史上并不孤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向来注重团结一切力量,包括改造日俘,许多日本士兵加入解放军,贡献于新中国建设。 1955年,他随遣返队伍回日本,但始终视中国为第二故乡。回国后,他创办中日贸易公司,推动经济交流。改革开放后,他多次访华,促进民间友好。2015年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2021年逝世前,他希望骨灰一半撒在中国,体现对祖国的深情。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判断人要看贡献,不看出身。砂原惠的选择,源于亲眼见到的八路军为民作战,与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对比。他隐瞒身份参军,是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认同。类似情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常见,许多外国人加入革命队伍,共同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抗美援朝中,他和志愿军并肩,保卫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这段历史,彰显党的国际主义精神,团结一切进步力量。
1948年,日本人砂原惠改名换姓化名张荣清,并谎报中国国籍,加入解放军,在辽沈战
蕊蕊聊过去
2025-08-22 19:22: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