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讲究人!”8月20日安徽一男子在水果店买了个凤梨,切开后换称,再次进行称重,结果发现少了3两,男子找到水果店讨要说法,可店员表示这是切开后的正常水分流失,男子报警处理,在民警的见证下,店员切西瓜证明,最后的结果让人意外![月亮] 一名男子在水果店购买凤梨后,切开复称发现重量少了3两,店员坚持这是正常的水分流失,双方争执不下,最终报警解决。 民警到场后,店员提出用西瓜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说法,约定很简单:如果西瓜切开后重量差超过3两,男子承担西瓜费用;如果不足,店员赔偿100元并买单。 实验结果让在场所有人都意外,西瓜切开后竟然少了4两,远超男子购买凤梨时的3两差异,面对这个结果男子按约定付了西瓜钱,并向店员道歉。 但这个实验暴露出一个更大的问题:水果切开后真的会损失这么多重量吗?从科学角度看,新鲜水果切开后确实会因为水分蒸发导致重量减轻,但正常损耗通常只有1%到2%。 以一个2斤重的凤梨为例,正常水分流失应该在20克左右,而不是150克,4两的差异意味着水分流失率达到了7%到8%,这在常温下几乎不可能发生。 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生鲜商品自然损耗的认知盲区,通过各种手段在称重上做文章,“水分流失”成了最常用的搪塞理由。 电子秤作弊的方法五花八门,有的在秤盘下安装磁铁,有的调整内部程序设置,还有的在称重时用手指轻压秤盘,这些“鬼秤”看起来和正常秤具无异,但实际重量可能相差10%到20%。 购物时要注意观察电子秤是否贴有强制检定合格标志,这个绿色标签是秤具准确性的重要保证,如果发现商家使用的秤具没有这个标志,最好换个地方购买。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果商家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三倍赔偿,最低不少于500元。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可以向12315或市场监督部门投诉。 监管部门也在加大执法力度。多地市场监管局开展电子秤专项检查,重点排查农贸市场、水果店、海鲜摊等容易出现问题的场所。违规商家面临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 这起凤梨事件中,男子通过实验维护了自己的权益,虽然最终道歉并付款,但整个过程展现了理性维权的正确方式,店员也在实验后承认了操作失误,体现了基本的商业诚信。 水果称重看似小事,但背后反映的是整个市场的诚信环境,只有买卖双方都能以诚相待,市场才能健康发展,消费者才能放心购物。 网友热议: “这年头连水果都要‘瘦身’了?切开少3两,店员说是水分蒸发,我咋觉得是秤在蒸发呢?” “买水果还得自带秤?商家要是诚信经营,谁愿意这么麻烦?支持严查‘八两秤’!” “上次买榴莲也是,回家一称少了2斤,回去找老板,他说‘榴莲壳压秤’,我信你个鬼!” “其实店员也挺惨的,可能老板调的秤,她背锅。建议查查老板是不是惯犯!” 信源:AHTV第一时间 2025年8月20日
“是个讲究人!”8月20日安徽一男子在水果店买了个凤梨,切开后换称,再次进行称重
天地菜男
2025-08-21 20:53: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