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内,中方召见2国总领事,通缉令发往海外,特朗普闯下大祸。最近有媒体消息称

全球秒报君 2025-08-21 06:53:55

24小时内,中方召见2国总领事,通缉令发往海外,特朗普闯下大祸。最近有媒体消息称,2名香港特区危害国家安全的通缉犯逃往海外,还分别得到了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庇护。 2025年8月18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直接把澳大利亚驻港总领事韦嘉锋和英国驻港总领事戴伟绅叫了过去。 陪着陈国基参加这次会面的,还有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 港府的态度很明确,反对任何国家包庇罪犯,直接说英、澳的行为是"彻彻底底地践踏法治原则和违反法治精神"。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与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共同召见英澳总领事的画面,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 西方某些国家凭借司法长臂包庇危害国家安全罪犯的时代,正在被东方大国的法治决心彻底终结。 这并非简单的外交抗议,而是新时代中国反干涉斗争从“被动回应”向“主动破局”的战略升级。 通过精准援引香港国安法第37条(域外适用效力)及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原则,将通缉令直接投射至海外,标志着西方长期垄断的“法治话语权”遭遇结构性挑战。 英澳以“庇护”名义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政治保护的操作,暴露出后殖民时代西方对港残余影响力的垂死挣扎。 历史数据显示,英国至今仍在17个海外领地保留“皇家特许状”式司法特权,澳大利亚则通过《反外国干涉法》将自身塑造成“法治标杆”。 然而此次事件揭示其选择性法治的本质: 当涉及自身利益时,不惜将逃犯包装成“民主斗士”,完全违背《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中“或引渡或起诉”原则。 这种双标操作反而成为照映西方法治虚伪性的棱镜。 他们谴责别国“长臂管辖”的同时,却将自己凌驾于国际法治秩序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此次反击的战术创新: 1. 时间密度战术:24小时内连续召见两国总领事,形成舆论叠加效应,突破西方媒体的话语过滤机制; 3. 场域控制能力:选择在香港而非北京进行交涉,凸显“一国两制”下特区依法行使职权的正当性,瓦解西方“中国中央干预香港自治”的叙事陷阱。 这种多层次、立体化的反制体系,已然超越传统外交抗议的范畴,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术工具箱迭代。 更深层来看,这场风波折射出全球治理体系的范式转移: 当西方试图用“法治叙事”掩盖地缘政治博弈时,中国正通过实践构建“法治对抗博弈”的新范式。 用更完善的法律体系(香港国安法)、更严格的执法行动(全球通缉)、更透明的司法程序(公开召见说明)反向解构西方道德优越感。 当西方某些国家继续在“庇护罪犯—制造舆论—施压中国”的旧剧本中自我循环时,是否意识到其行为正在加速一个相反效应的诞生。 他们每多包庇一名逃犯,就在国际社会多丧失一分法治公信力; 每多一次双标操作,就为中国提升国际法治话语权多递送一块基石。 最终这场博弈会否导致西方自己苦心构建的“法治神话”在全球南方国家眼中彻底破产? 而中国又能否借此契机推动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国际司法协作新机制?

0 阅读:184

猜你喜欢

全球秒报君

全球秒报君

每日更新,国际新闻不延迟。